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ID:24674639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_第1页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_第2页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_第3页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韩洪超王爱坤许洁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中图分类号】R51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5315(2015)12—1219—0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率高度相关[1].HP感染并定植胃粘膜后,胃粘膜会相继出现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nrr;肠化→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化过程.1994年Hp被国际癌症中心定为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2].早期干预根除Hp不仅可以逆转慢性活动性胃炎,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减少胃癌的发

2、生[3].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Hp致病因子、免疫疫苗以及Hp致癌的分子机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4].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幽门螺杆菌实验动物模型,将对致病机制及新型药物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木文就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2.1幽门螺杆菌菌株的选择幽门螺杆菌(Hp)由1983年澳大利亚的Warren等学者首次发现,属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呈弧形、S状或海鸥状,附着于胃粘膜表面.H.pylori的自然宿主为人和非灵长类动物,其宿主谱狭窄.最初,人们尝试使用传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经口构建人工感染Hp实验动物模型均未成功.直至1990年,LeeA等使用从猫胃中分离出的猫螺

3、杆菌(H.felis)感染无菌小鼠获得成功,其感染率可达90%,此后该类动物模型才得应用和发展[5—6].实验研究表明H.pylori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不同的H.pylori菌株作用于实验动物时可产牛.不同的病理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的致病机制.目前,构建小鼠动物模型以幽门螺杆菌悉尼菌株(H.PyloriSydneyStrain,H.PyloriSS1)应用最为广泛,其体外培养20代仍可保持稳定的定植力,可牢固黏附于胃窦、胃体交界处致黏膜损伤,是标准的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之一.国际标准株(ATCC43504)多应用于蒙古沙鼠动物模型,其可长期定楨

4、于MG,所致黏膜损伤与人类类似,近年来H.pylori感染MG胃癌模型己为H.pyGlori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实验菌株的差异、宿主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实验结果亦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验开始前,针对研究0的,应充分考虑菌株、动物及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差异,构建合理的实验动物模型.2.2动物的选择0前,用于建立H.pylori感染模型的动物有猕猴、雪貂、小型猪、猫、狗、沙鼠、小鼠、大鼠、裸鼠、豚鼠等.它们为Hp致病机制、疫苗筛选、新药研发等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2.2.1灵长类动物模型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种属相同,其胃内的病理生理变化亦与人类相似可行

5、胃镜检查,是最富冇吸引力的HP感染动物模型;多采用称猴,如恒河猴,日本猴等.Hp接种至猕猴后,可获得稳定持续的黏膜定植,并可观察到渐进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但由于猕猴价格昂贵,且Hp自然感染率高,实验结果易受到海尔曼螺杆菌样微生物感染的影响,而难以得到普及应用.2.2.2小鼠动物模型小鼠体型小,经济易繁殖,来源方便,SPF级小鼠饲养条件己成熟,是作为动物模型的较好材料.1990年Lee等首次采用猫螺杆菌(H.felis)接种无菌Webster小亂成功获得活动性/慢性胃炎模型.此模型中的Hf主要聚集于胃腺体底部,而Hp主要聚集于胃腺体顶部、粘附于胃上皮;因此缺乏与人类感

6、染Hp所具有的一些毒力因子.但由于Hf感染小鼠引起的免疫反应与人类免疫反应相似,多用于研究疫苗中活性剂量、佐剂及免疫活化问题【7】.随后研究人员将从人体分离并经过驯化的幽门螺杆菌菌株(SS1)定植于小鼠胃粘膜中,发生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粘膜蒌缩等病理变化.同Hf小鼠模型比较,该模型与人类奋相冋的炎症部位,但Hp在小鼠胃粘膜中定植力差,且其不具备人类Hp胃炎典型病理模特征.另外,该模型对小鼠品系有高度的选择性,单独Hp菌株长期感染小鼠不易产生胃癌模型.2.2.3大鼠动物模型常用品系主要为Wistar,SD大鼠.Hp在大鼠胃粘膜中群集及定植力差,单独使用Hp感染仅使人鼠

7、胃粘膜造成轻微炎症反应,甚至观察不到任何影响.近年来研宄发现Hp感染大鼠模型与大鼠本身胃粘膜预先存在的黏膜损伤有关,大鼠胃内缺血性损伤可影响宿主对Hp的易感性,而Hp的感染影响胃损伤的治疗.2.2.4蒙古沙鼠模型1991年日本学者Yokota等首次报道用H.pylori感染蒙古沙鼠可获得胃炎模型.Sawada等用ATCC43504H.pylori菌株经口感漿8周龄蒙右沙關,2周后致急性胃炎,4周后出现慢性胃炎,12-24周后获得胃及十二指肠溃疬,H.pylori定植期超过8个月.随着研宄的深入,H.pylori感染蒙古沙鼠模型日益成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与传统

8、实验小鼠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