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ID:24700203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_第1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_第2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_第3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黄丽峰(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云南红河661100)【摘要】目的:探讨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例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例病人,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12例病人均置管成功。结论: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该方法作为常规穿刺的后备手段,是全面开展超声引导置管的基础,是一项得推广的新技术。【关键词】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应用【

2、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295-01塞丁格(Seldinger)技术是经皮穿刺后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各种导管,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MST)则是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静脉穿刺,通过套管或穿刺针送入导丝,拔出套管或穿刺针,再用手术刀片扩张皮肤后将插管鞘组件(带有扩张器的插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撤出导丝和扩张器,经插管鞘置入导管[1]。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越来

3、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肘部血管条件好,可以直视或触及,是常规PICC置管法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仍是不断探索的课题。2012年3月,我科对12例直接穿刺网难的患者,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木组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5〜83岁,平均66岁,均有PICC置管适应症,但肘部血管条件差,无法直接穿刺置管,而中心静脉置管(

4、CVC)不能满足疗程需要,患者及家属同意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1.2方法1.2.1物品准备除按PICC置管进行常规的物品准备外,另备1支lml注射器和2m丨利多卡因、微插管鞘穿刺套件1套(内有20G套管针、21G钢针、35cm导丝、插管鞘组件、手术刀片)及自粘弹力绷带一卷。1.2.2选择血管根据病人条件、治疗因素对需要置管的病人进行血管评估,对不能满足常规穿刺的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血管认真仔细的查看、触摸、选择,只要有可视或可触摸到的血管予以标记备用。1.2.3操作步骤消毒建

5、立无菌区,打开穿刺套件包,用20G套管针穿刺成功后推进外套管,退出针芯,送导丝5cm后再放开止血带,继续送导丝15cm,退出外套管,在穿刺点下方0.5cm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0.1-0.2ml,3-5min后用手术刀尖端置穿刺点扩出3-5mm皮肤切口,将导丝尾端穿过带扩张器的可撕裂插管鞘,右手将插管鞘沿导丝自皮肤切口左右旋转向前推进,推入吋无阻力感即可判断插管鞘已经进入血管,至插管鞘的两翼靠近穿刺点。由助手打开PICC导管包、预冲导管、连接器和正压接头。然后拧开插管鞘上的锁扣,分离扩张器和插管鞘,右手

6、将扩张器和导丝一起撤出。左手食指和中指按压插管鞘尖端处、拇指堵住鞘U以避免血液溢出。右手将导管送入预计长度,撤出插管鞘并将其撕裂,按常规进行导管连接、冲洗、固定后行胸部X线检查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1.2.4注意事项操作需由经过塞丁格穿刺技术培训后的护士进行;送导丝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损伤血管内膜;沿导丝送入扩张器和插管鞘吋,始终保持远端外露导丝5cm,以防止导丝滑入体内;局麻药物利多卡因用量以0.1-0.2ml皮下注射为宜[2】;使用手术刀片扩皮吋要注意从导丝外侧与导丝平行方向沿穿刺点做3-5mm皮

7、肤切口,不能切割到导丝;置入成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24ho2结果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管的本组12例患者,从贵要静脉置入PICC管5例,肱静脉置入7例,全部成功,成功率达100%。置管中出血量少,置管后胸片示导管头部位于上腔静脉内,输液通畅,未发生静脉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问题。3讨论3.1国内外PICC穿刺现状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对行PICC置管患者血管的选择均采用体外肉眼观察和手触摸估计的方法[2】。国外己有专门用于PICC引导的B超机,国内

8、只有极少数医院配备进U的专用血管超声系统。我科进行该项技术操作是PICC置管术的创新,减轻了操作者的压力,使更多患者从这项技术中获益,为全面开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管打下良好基础。3.2该项技术可对穿刺血管和部位进行选择本组12例中3例选择肘关节下2〜4cm为穿刺部位,其余9例均选择肘关节上2-4cm处为穿刺部位。此处血管直行,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且是导管头部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相对于肘关节以下穿刺部位而言,该部位为穿刺点,可减少PICC管随肘关节活动而牵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