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

ID:46422267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9月经我院PTCC静疗小组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应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患者24例,其中2例为传统方法置入PICC失败,形成局部血肿,4例因肥胖或先天静脉条件差,5例因长期治疗、反复穿刺致肘部静脉弹性差,视觉和触觉均难以辨认静脉深浅和走向,而中心静脉置管(CVC)无法满足疗程需要。应用改良塞丁格引导的PICC技术。结果:2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后拍片显示导管尖端位

2、置均在上腔静脉内,操作安全,输液通畅,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塞丁格引导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扩大PICC适应症,该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管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避免资源浪费。【关键词】塞丁格(MST);PICC;护理【中图分类号1R4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4-7484(2012)13-0037-02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可以提供长期

3、的静脉通道(7d-1年),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避免高渗药物对血管损伤,住院和门诊的患者均可使用等优点,越來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成功置管的前提是患者的肘部静脉条件良好,可以直视或触及,对于肘部静脉弹性差、视觉和触觉不易判断深浅和走向,或常规穿刺失败致局部血肿,增加再穿刺难度的患者,如何建立长期静脉通路,成为困扰置管护士的难题。2012年1〜9月,我院PICC静疗小组护士对24例无法应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患者,其中2例为传统PTCC法失败患者,应用

4、改良塞丁格引导的PICC技术,全部一次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24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8例。年龄36-91岁。乳腺癌11例,白血病4例,肺癌1例,脑梗死8例,所有患者均有PICC置管适应证,经我院PICC静疗小组护士会诊均认为肘部静脉条件极差,其中2例经传统方法置入PICC失败,形成局部血肿,难以辨认静脉深浅和走向,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而中心静脉置管(CVC)无法满足疗程需要。1.2方法1.2.1使用材料

5、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1套,规格为4Fr的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1套,大无菌单4块,无菌手套1畐U,生理盐水50ml,0.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2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1根,3M中心静脉置管术换药包1个。1.2.2治疗方法选择肘部贵要、正中、头静脉,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并签署深静脉穿刺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平卧位,体外测量置管长度与臂围,穿刺前皮肽消毒、铺无菌区、导管润滑同常规PICC,术者穿手术衣,戴无菌圆帽和手套,打开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置方便操作的位置,助手扎止血带并嘱患者反复松握拳

6、约5次,使静脉充盈,术者持21G穿刺针针柄以15。〜30°经皮穿刺静脉,见回血降低角度前行少许,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将导丝从穿刺针末端送入血管约20cm,体外须留足够长度的导丝,防止滑入体内,沿导丝撤出穿刺针。穿刺局部注射0.2%利多卡因注射液0.2-0.5ml,持解剖刀沿导丝与Z成平行的角度,将刀刃朝上轻微刺入皮肤以扩大穿刺点和皮下组织,从导丝尾端穿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向前推送扩张器/插管鞘组件,当鞘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分离扩张器和插管鞘组件的锁,撤导丝,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插管鞘前方

7、静脉,左手大拇指封堵管鞘口,以减少血液溢出,撤扩张器,从插管鞘口处置入相同规格的PICC导管至体表所测量的刻度,撤扩张器和插管鞘组件,修剪余下的导管,连接延长管,抽冋血,确认PICC导管在静脉内,固定导管并正压封管,穿刺点处放4cmX4cm无菌纱布,外覆盖3M无菌透明敷贴,稍加压止血。2结果24例患者,均山笔者穿刺完成,釆用塞丁格引导的PICC技术从贵要静脉置入17例,正中静脉置入5例,头静脉2例,全部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穿刺中出血约1〜3ml,置管后拍片显示导管末端位置均在上腔静

8、脉内,操作安全,输液通畅,现24例患者除3例因疗程结束拔管外,其余均在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发生。该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管的问题。3讨论3.1优点改良塞丁格法引导的PICC-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提高,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下降[1],由于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使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更少依赖放射科医师,独立置管成功率从46%上升到80%,解决了外周血管条件差患者的置管输液难题,避免反复穿刺,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2穿刺静脉选择因此必须根据解剖位置,选择肘部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