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ID:24719897

大小:19.4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1页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2页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3页
资源描述: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1.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

2、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

3、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

4、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2.史前教育的概况(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①原始社会的分期。有人根据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将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也有人将其划分为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

5、四个阶段。  ②研究途径。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原始社会的概况:第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第二,民族学的资料;第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2)史前教育的概况①前氏族时期。此时期的教育主要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②母系氏族时期。进入此时期后,幼小儿童在妇女身边受教育。七八岁以后男女儿童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包括社会生活知识和宗教道德教育。这一时期出现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③父系氏族时期。进入该时期后,教育内容中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并在到达成人之际举行“成丁礼”(或称“青年礼”)等特定的仪式,对后世影响较大。④军事民主制时期。此

6、时期军事教育的地位提高,重视道德与精神教育,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①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②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③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二、巴比伦的教育1.苏美尔的文化教育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

7、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1)文化与科学①文化a.泥板书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利用本地丰富的黏土资源,就地取材,将黏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或刻)在上面,然后再把它晒干或烧干,这就成了所谓“泥板书”。最早的泥板书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所载文献往往由几块到几十块泥板组成。泥板书极为笨重,但它的广泛采用仍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b.楔形文字最初的文字是图画文字,由于图画文字在泥板上书写不便,而在泥板上压出符号则要方便得多,于是从图画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