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ID:31211596

大小:6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7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_第1页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_第2页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_第3页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_第4页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2.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来源于庸俗进化论。(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史前教育的概况、(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

2、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4.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泥板书”。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文字写在“纸草”上。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4)文士学校——

3、文书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6.古代印度的教育(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体罚是常用的手段。(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

4、“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重视女子教育。7.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特点:(书上七条,老师总结五条,合并)(1)在古代东方最早产生科学知识、文字、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资料..(3)教育内容较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各类繁多,形态各殊。(5)教学方法单一: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6)为统治阶级服务,教师待遇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2.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

5、前800年,这个时期的资料主要来自《荷马史诗》。3.古风时代的教育(重点为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比较)(1)斯巴达:居民分为三个等级:城邦的公民,享有一切特权。皮里阿西人,不具政治权利。希洛人,不具政治、经济权利。(2)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2)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3)在7岁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的养育。4)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分身乏术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5)从18岁起,公民

6、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6)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7)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3)雅典教育的特点:1)子女出生后,进行体格检查,由父亲负责进行。2)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3)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刚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这时有固定教材:《荷马史诗》。4)到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方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5)到十五六岁,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则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6)

7、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7)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地理:农业发展目标工商业发展目标政治背景:军事统治思想占主导地位梭伦改革,民族政体发展观教育目的:达到军事教育目的达到身心和谐教育方法:鞭打陶冶资料..体制:专制型民主型PS:斯巴达人重视女子教育的原因?1)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2)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4.古典时期的教育:标志:智者。5.智者: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第一批职业教师,指有智慧有能力的,教人能够学会从事政治活动本领的人。(重要名词解释)教学目的:知道

8、“什么是世界上的权力”“什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普遍思维?这只有哲学才能知道”。要求:具备科技智慧,政治智慧。掌握七艺中的前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