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

ID:2472341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_第1页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_第2页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_第3页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_第4页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主要问题的说明

2、第1 摘要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规划本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充分发挥淤地坝作用的思想,在认真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并通过建设淤地坝的可能和需要确定出建设规模、近期建设方案。关键词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一、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通过淤地坝工程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

3、泥沙,再造秀美山川。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二、规划原则规划原则的制定主要从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效益的统一性、管理的科学性、投资的多元性、布局的合理性、与其他生态项目的协调性等方面考虑。1.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统筹安排淤地坝建设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淤地坝能够变水土流失之害为拦泥淤地之利,把淤地坝建设的重点放在多沙粗沙区既是治黄减沙目标的要求,又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退耕还林、建设秀美山川的根本所在。在保障多沙粗沙区治理重点的同时,兼顾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以支流为骨架,以小

4、流域为单元,按坝系科学布设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坝系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科学进行小流域淤地坝系建设,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对充分利用水沙资源,提高坝系整体防洪标准,保证坝系的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进行淤地坝布局时,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先将淤地坝安排在综合效益显著的地区;在效益分析时,要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计算淤地坝的综合效益。4.淤地坝建设与生态修复、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对大面积的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和

5、秀美山川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有利时机,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快淤地坝的建设步伐,为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奠定基础,实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中央投资、地方匹配和群众投劳相结合淤地坝建设是一项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兼顾发展生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资金筹措方案应符合国家投资政策。三、规划目标淤地坝规划目标中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淤地坝建设后可淤地面积,二是年可减少入黄泥沙量。只要确定了这两个指标,其他指标均可由此确定。1.淤地面积长期的实践证明,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农村人均有0.067hm21亩)左右坝地,可以保证农村人口和饲料用粮,另外可

6、以在退耕的缓坡地上(小于15°)发展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收入,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因此本次规划确定到2020年多沙粗沙等重点地区,人均坝地达到0.067hm2左右,其他地区由于基本农田数量较多,人均坝地达到0.033hm2左右既可,总新增坝地50万hm2。2.减少入黄泥沙量国务院于2002年批准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通过治理,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要达到8亿t。具体要求到2010年,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亿t。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把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也符合治

7、理的自然规律。因此确定,到2020年仅淤地坝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为7亿t。3.规划目标到2010年,建设淤地坝6万座。初步建成以多沙粗沙区25条支流(片)为重点的较为完善的沟道坝系。工程实施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0%。农村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民稳定增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得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结合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亿t。工程发挥效益后,可拦截泥沙能力达到140亿t,建设高产稳产坝地面积18万hm2,促进退耕80万hm2,封育保护133.3万hm2。到2020年,建设淤地坝16.3万座。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入黄支流基本建成较为完

8、善的沟道坝系。工程实施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坝地为主的基本农田大幅度增加,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7亿t。基本实现“林草上山,米粮下川”,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工程发挥效益后,可拦截泥沙能力达到400亿t。建设高产稳产坝地面积50万hm2,促进退耕220万hm2,封育保护400万h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