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ID:2474660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颜涛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个旧661000[摘要]目的探讨将主动固定型螺旋电极用于心室间隔部起搏之中的临床效用。方法将27例RVA(即为:右室心尖部)起搏者划为一组:右室心尖组。将26例RVS(即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者划为一组:右室间隔组。比较右室心尖组和右室间隔组病人的起搏动态变化与起搏参数。结果在右室间隔组中,QRS时限以及E/A、LVEF数值在术前术后差异不突出,P>0.05。在右室心尖组中,QRS时限以及E/A、LVEF数值在术前术后差异突出,P<0.05。结论RVS(右室

2、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使起搏病人的左室功能、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jyqks以上。在这53例行起搏器植入手术者中,14例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17例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2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53例均植入DDD类型起搏器,将27例RVA(即为:右室心尖部)起搏者划为一组:右室心尖组。在右室心尖组的27例中,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龄:70~90岁,平均:(74.44±7.25)岁。将26例RVS(即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者划为一组:右室间隔组。在右室间隔组的26例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71~91岁,平均

3、:(74.44±7.26)岁。于术后7d,对右室心尖组和右室间隔病人做心电图复查。于术后90d,对右室心尖组和右室间隔组病人做心电图复查以及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右室心尖组和右室间隔组病人的起搏动态变化与起搏参数[2-3]。1.2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应当行常规准备,签署手术知情与手术同意书。通过心电图机(型号:CardiofaxECG9130p)对12导联心电图予以记录,并对QRS波群的宽度以及形态进行测定,并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型号:Vivid7)对LVEF(左室射血分数)、E/A予以测定。53例均用起搏器程控仪、主动固定型螺

4、旋导线以及美敦力公司(地点:美国)所产的起搏器。(2)电极植入:局部麻醉,之后于左锁骨或者右锁骨部位下做静脉穿刺,使用动脉鞘并借助X线的引导,把心室电极转送入RVOT(即为:右心室流出道)。此外,还要借助心电图以及X线对电极位置予以确定,于左前斜45°对心室间隔部以及导线头端予以确定,并于右前斜30°对右心室流出道的低位间隔部或者高位间隔部进行判断,尽可能于高位间隔部进行定位。RVOT(即为:右心室流出道)成功进行电极定位的标准:①所测X线标准。LAO(左前斜位)投射到的电极头端与8胸椎体相垂直。②ST于腔内心电图有明显抬高的趋势。

5、③无论是R波高度、电极阻抗,还是强电流刺激、起搏阀值,都在要求的标准数值中。心电图应当参照aVF导联、Ⅲ导联、Ⅱ导联、aVL导联。QRS波如果比较窄,那么起搏导线位置就会比较好。(3)将脉冲发生器进行植入:在取得适当的起搏参数后,将脉冲发生器和导线连接起来,之后把脉冲发生器进行埋置,埋置位置:胸前位置的皮下囊袋内[4-5]。1.3术后随访术后,通过程控仪对起搏器使用状况进行检测,若右心室起搏次数不断变少,证明情况越加。并通过X线胸片看心腔内电极是否移位、脱位。于术后7d,对右室心尖组和右室间隔病人做心电图复查。于术后90d,对右室心

6、尖组和右室间隔组病人做心电图复查以及心脏超声检查。1.4统计方法数据统计检查及分析所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15.0,用t检验来表示具体计量资料检测结果。若P<0.05,差异突出,统计学意义显著[6]。2结果在右室间隔组的26例中,术前与术后7d在QRS时限以及E/A、LVEF数值上,差异性均不突出,P>0.05。在右室心尖组的27例中,术前与术后7d在QRS时限以及E/A、LVEF数值上,差异性均较为突出,P<0.05。详见下表1。3讨论在传统的起搏辅助操作中,都是通过RVA(即为:右室心尖部)起搏来达到使心脏起搏的目的,虽然易于

7、操作、易于固定,但是会使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以及收缩顺序被改变,进而使病人心脏收缩功能以及电学重塑功能、心脏组织功能逐渐下降,为了使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以及收缩顺序不被改变,于是研究出了RVS(即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起搏与希氏束非常接近,能使心室间的同步收缩功能与正常激动顺序得以保持,进而使血流动力学得以优化。我院对53例植入起搏器者给予RVA(即为:右室心尖部)起搏与RVS(即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在右室间隔组中,QRS时限术前术后差异不突出,P>0.05。在右室心尖组中,QRS时限术前术后差异突出,P<0.05[

8、7]。在右室间隔组中,术前E/A、LVEF数值:(1.49±0.19)、(0.62±0.06),术后:(1.39±0.29)、(0.60±0.05),差异不突出,P>0.05。在右室心尖组中,术前E/A、LVEF数值:(1.4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