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ID:24750668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1页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2页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王艳丽(大名县大街乡小学河北大名056900}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使学牛.采取主动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当然,主动探究不是学生的盲目摸索,而是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具有明确目的的探索学习活动,这就必然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法指导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但更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学生的智力、能力、习

2、惯、意志品质、思想情感等都要得到发展。这就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学法指导的前提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去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信息不断反馈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参与,完成对一个个知识、技能、技巧的认识过程。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认识的良好契机。因此,在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木阶段:感知、理解、运用,都要重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

3、力,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在感知教材阶段,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具,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各种方法;在理解教材阶段,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内在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在运用知识阶段,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核心是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思维引导。提出提示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如,笔者

4、在教《真情的冋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那辆新自行车的?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那辆新自行车?”学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讨论得出:文中的“我”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换来了订户的关怀与爱意,那辆崭新的自行车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教师进•-步引导:“文中的‘我’和订户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真情?”从而进•一步感悟真情,冋味真情,体验真情,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真情。类似这样奋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这可以使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理解力,培养创造力,从而发展认知

5、能力。1.指导学生层次朗读,提升读书水平“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如《九寨沟》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描写的文字形象、生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笔者设计了三次读:①自由诵读全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②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③有选择朗读全文,挑一处你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并说出为什么?在学生

6、朗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典型句子进行对比读、欣赏读等,不断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重音、语气和情感。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朗读,又保证了学习的主体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而是依靠自己积极地读,主动地思,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读中学”的自学方法,养成了自能读书的能力和惯。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全面启发心智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学习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正是由不断地见疑、质疑和解疑组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一一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

7、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因此,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持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一旦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也要加以鼓励,不要批评训斥学生。如果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能力将成为“纸上谈兵”。比如,在教《三借芭蕉扇》一课吋,笔者问:“学了这篇课

8、文后,你们对文章或课题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开始发言。有一名学生说:“我觉得孙悟空不是在借芭蕉扇,而是在骗芭蕉扇。”这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我觉得是借。”并阐明了理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