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

ID:24778289

大小:1.3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1-15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_第1页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_第2页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_第3页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_第4页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案例的调节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倦怠现象及原因,基于 案例的调节策略主讲人:刘经兰“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1961年,美国作家Greene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Burn-outCase),书中的主人公是

2、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他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而变成了日复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历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本小说是有关倦怠现象最早、最明显而直接的描述,引起了当时西方职业人的广泛共鸣,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由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心理现象。他总是坐在会议圆桌的10点钟方向,因为这个位置既不显眼也不担心被提问;他在MSN上的头像总是忙碌,因为正忙于在找不到开心的开心网偷菜;他总是一个人在茶水间抽烟,因为此时他

3、的工作座机正响个不休。他早晨可以准时起床,但感觉像一晚上没睡般疲乏;他和所有人一样善良,但从不见义勇为,连围观群众也不会去做;他不是无情无义,但从不让座;他拥有一颗温柔的心,但在致电父母时找不到语言;他有些孤独,但坚信沉默是金;他洞悉情趣的学问,但连送宠物回家都叫快递公司;他不是不渴望爱情,但连结婚都懒。橡皮人没有病,只是心很累。为了不会不开心,他连快乐都不要了。他的形象模糊,有时隐藏在这个时代的人潮之中,有时就在每个人的镜子里——他面无表情地塞在拥挤的电梯中,他不起眼地混入地铁站汹涌的人潮中,他默

4、默地站在斑马线前等待通过的整齐队伍中,他疲惫地沉睡在午夜依然满员的公交车座位上……他活在这个社会的潜规则之中,活在职场的金科玉律之中,活在世故的熟人社会之中,活在阶层板结的崛起大国之中,活在周遭变化速度让人皮肤都感到麻木的国度之中。“职业倦怠”(Job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工作衰竭”等。它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个体需要又得不到关注而导致的一种疲

5、惫不堪的负性情绪状态,如情绪低落、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冷漠的态度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等。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枯竭”。职业倦怠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aztion无力感或低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

6、omplishment个体压力维度人际环境维度个人评价维度职业倦怠的特征:(1)生理耗竭。(2)才智枯竭。(3)情绪衰竭。(4)价值衰落。(5)去人性化。(6)攻击行为。职业倦怠的测试但是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是有差异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精疲力竭型(二)狂热投入型(三)能力富余型(四)混合型(一)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的平衡。这类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旦出现,想要恢复就很困难,因为这些症状会得到自我强化。实例一:知识衰竭,

7、个人职业能力难以胜任岗位职务(二)狂热投入型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屈服于精力的耗竭。实例二:工作负荷过重,自我要求过高责任感过强的执着性格倾向(三)能力富余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没有成就感而厌倦工作。实例三:能力富余(四)混合型也有教师是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工作中既无热情也无创造力。当然,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会

8、有不同的状态表现。有的人曾经效率很高,可能现在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工作效率低下,身心疲惫,甚至对工作充满了厌倦的情绪。实例四:混合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职业倦怠的原因社会环境学校组织教师自身社会环境1、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高期望并未使得教师获得相应的高社会地位。2、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