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ID:24800815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_第1页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_第2页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_第3页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张艳辉惠玉珍(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抚顺113006)【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祌经内科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0例,分组采取随机方式,观察组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整个疗程持续时间为2周。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症状的观察、发作的频率和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分析。再进行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的统计。结果观察组痊愈28例,占

2、总百分比的62.2%,有效13例,占总百分比的28.8%,无效4例,占总百分比的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痊愈19例,占总百分比的42.2%,有效15例,占总百分比的33.3%,无效11例,占总百分比的24.4%,总有效率为75.56%,采用尤瑞克林治疗的观察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其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o对照组通过治疗后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有趋势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o血细胞

3、变形指数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o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在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尤瑞克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尤瑞克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研究【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01-0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祌经内科较为常见的脑血管急症,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死前的重要警报,及时奋效治疗十分重要。本院对尤瑞克林治疗该病进行了研宄与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

4、般资料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90例,诊断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除外原则:出血倾向者、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重大手术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障碍者、颅脑CT显示死亡者和脑出血。分组采取随机方式,观察组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上、既往病史方面、发作频率上、发作持续吋间上以及伴发疾病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一天一次抗血小板聚集、静滴丁咯地尔注射液扩张脑血管,控制血压,血糖以及艽他对症处理方式。而观察组在此基

5、础上注射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0.9%氰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一天一次,2周为1个疗程。1.3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症状的观察、发作的频率和发作的持续吋间进行对比,数据分析。再•进行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的统计。疗效判定依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疗效标准。痊愈指症状全部消失,1周内无复发,iLCT显示无脑梗死存在;有效指症状大部分消失,1周内仍冇部分症状发作,CT显示无脑梗死;无效指治疗没有意义,1周内患者症状反复发作,CT显示有脑梗死。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结果数据均采用Excel数据库进

6、行整理,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研究结果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为无差异。1.结果2.1通过对两组治疗方式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痊愈28例,占总百分比的62.2%,有效13例,占总百分比的28.8%,无效4例,占总百分比的9%,总冇效率为91.11%。对照组痊愈19例,占总百分比的42.2%,有效15例,占总百分比的33.3%,无效11例,占总百分比的24.4%,总有效率为75.56%,采用尤瑞克林治疗的观察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P<0.05)o详情见表1。表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n(%)2.2两组通过治疗,比较前后数据:观察组治疗后其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显著下降,奋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过治疗后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奋趋势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o血细胞变形指数冇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