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ID:24834191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贵在构建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关键在于创造实践锻炼的条件,激发创新的智慧火花。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朱青(1963-),女,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师。(江苏 南京 21009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2、5;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44-02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发展动力,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到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创造激发智慧火花的环境,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创新人才所具有的条件看,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对未知的探究和对真理的追求,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是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现实和生产实践活动。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强化

3、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构建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重视打造实践性教育平台。  一、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7  创新精神包含着探究未知的兴趣,追求真理的执着,造福社会的责任,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进取的品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1.探究未知的兴趣  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更多的是注意引导。研究生大多具有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一是教学培养。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启发思考,学会运用,懂得发散,避免纸上谈兵,空对空。理论与实际

4、的结合,更能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二是研究培养。让研究生尽早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兴趣。三是自我培养。通过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研讨会,用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积极探究,激活思维,深化兴趣。四是信息反馈。学生的每一个新想法,每一点新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五是竞赛激励。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研发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竞赛中获奖更是对学生兴趣的最好嘉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  2.追求真理的执着7  追求真理的执着关键在于学会质疑,不唯书,不畏权威。其核心是科学精神教育,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倡导尊重事实、探索真理,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科学严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求真务实是基础,敢于质疑是品质,勇于创新是境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育要从入学教育开始,纳入教学要求,融入各门课程,体现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导师的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是最好的榜样教育。研究生导师应当是追求真理的引导者、严谨治学的示范者

6、、良好学风的督导者,这样才能在研究生中形成一种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风气。  3.造福社会的责任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科研价值观对科学研究活动有激励与引导作用。研究生要有造福社会的责任感。一是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刻苦研读、追求真理,用不断创新来造福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二是严格学术纪律。要自觉抵制学术造假和学术失范行为,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科学家王选说过:“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

7、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三是团队精神教育,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只有以合作的态度融入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优势,攻坚克难,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智慧和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团队目标。团队精神的培养,要通过导师示范、制度规范、文化感染、实践反馈等教育途径实现。四是进行创新使命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生是科研的重要后备军,肩负着发展科学、创新文化、服务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要教育和培养研究生不辱使命的责任感,这是勇于创新的社会责任所在。敢为人先

8、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品质表现为创新的精神。  二、构建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7  所谓触类旁通,就是掌握了某一些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专业学习并不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领域,而是使自己在拥有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成为具有一专多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的人才。重视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建立触类旁通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