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

ID:24844880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第1页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第2页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第3页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由护士进行踝关节护理,.freel分级评定,分别于入院1、3周时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踝关节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关键词】踝关节护理;脑卒中;肢体运动踝关节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步行功能

2、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早期踝关节护理预防足下垂,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降低病残率的临床效果.freel×60cm×20cm,中号30cm×30cm×20cm,小号30cm×15cm×20cm。取仰卧位时,患侧大腿外侧置一大号枕,髋关节、膝关节各垫一个小号枕,防止髋关节外旋,使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中号枕,取中立位,防止足下垂。每2h变动体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超过lh。取患侧卧位时,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微屈曲,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一中号枕上,并将一大号枕置于背部。取健侧卧位时

3、,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置于一大号枕上,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2)踝关节背屈运动。患者仰卧位,护士一手固定患者的踝关节,另一手协助患者的踝关并做背屈、外翻运动。(3)伸髋、屈膝、背屈踝运动。患者仰卧位,患腿伸髋、屈膝垂于床沿,护士托住患者足使其处于背屈位,协助患者在伸髋状态下,继续屈膝和背屈踝。(4)桥式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正常,人院后即可行床上桥式运动。双桥运动熟练完成后,患肢肌力达Ⅲ级,再行单桥运动。患者仰卧,两腿屈曲,双足平放床上,治疗者站在患侧,一手放在患

4、膝上,协助患者向前向下拉压膝关节,另一手放在患侧臀下,指示患者抬起臀部(伸髋),臀部抬起后两侧骨盆要保持水平,防止向健侧后旋,这就是双桥运动。单桥式运动,即是患者将健足从床上抬起,训练单用患足负重完成上述运动。1.3疗效评价分别在患者入院1、3周时进行疗效评定,由同一护理人员完成。(1)患侧踝关节功能评定: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呈中立位。有效:踝关节背屈0~20°,跖屈0~45°。无效:踝关节活动范围小、僵硬,发生足下垂,协助站立时,跖屈踝关节足跟离地。(2)患侧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vunnstrom分级评定法。2结

5、果1周时两组患肢的踝关节及下肢功能差异无显著性。3周时,观察组踝关节障碍7例,无功能障碍71例;对照组踝关节有功能障碍30例,无功能障碍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侧下肢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比较注:3周时治疗组下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P0.013讨论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由于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抑制,表现出肌痉挛模式;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屈肌痉挛模式及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时引起的伸肌痉挛模式,易出现足内翻、足下垂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制动超过3周

6、,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会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从而导致关节挛缩变形。因患者关节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肢残存的运动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严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2。临床上,踝关节功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整个病程中往往被忽视,但是,它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因此,进行踝关节护理显得非常重要。临床上,我们应用小枕保持良肢位的摆放,并对踝关节进行早期护理,对诸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带动肌肉,避免肌紧张分布不均引起关节变形,有效地预防二次损伤,对压疮的预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观察组3周时,踝关节无障碍约占9l%,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

7、表说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踝关节康复护理,可刺激关节和肌肉的本体感受器,促进运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抑制下肌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伸肌痉挛,提高患者对下肢的随意控制能力3。通过踝关节屈伸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肌肉的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及肌腱、韧带挛缩变形,关节僵硬,引起足下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残存功能,使其由小到大发挥最大潜能,使患侧肢体功能得到提高,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法效果好,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