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ID:2486288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_第1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_第2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_第3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语文课要用好评价语  我前些天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由于我正在构思一篇关于“评价语”的文章,所以对教师的过渡语就十分关注。我们先来看看教师在文中的评价语:  (1)你读得真好!(对一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表扬)  (2)请坐,谁来补充一下?(一个学生的答案出错,找别的学生来回答)  ……  此类评价语言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是经常出现的,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我的体会是,教师在课堂上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教学任务,忽视了课堂的中心点――学生,忽略了这四十分钟是学生用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

2、总结来说,就是本位上的认识错误,教师的自我意识在课堂中占了上风。如果仅就评价语言来说,在评价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项。  (一)评价的针对性  学生好在哪、错在哪,在评价中应该得以显现,让评价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功效。  (二)评价的多样性4  一节课中的评价语很多,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必然让学生对评价兴趣索然,甚至不关心评价。如此一来,评价的功效就消失了。为了防止功效的消失,我们必须让评价语言多样化,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三)评价的辐射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仅是针对被评价学生而言的,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叙说,对全体进行教育。这一点

3、在教学中被忽略的次数非常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妨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当然,要做好评价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文化品位……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二、语文课必须学会坚持  “同学们,大家在课堂上一定要踊跃发言,这是你思考的见证,是你展现自己的时段……”  “回答问题本身就是值得表扬的,即使你的答案没有与题目吻合,但至少证明你思考了……”  ……  这些话是我固定的教学用语,以前每天都在说。说这些话是因为班里的学生不太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所以只好天天说些激励的话

4、语,争取每天都能让班级里举手的学生数量增加。最近这两个星期,班级里已经呈现出举手如林、跃跃欲试的态势。4  我听过不少教师埋怨自己的课堂缺少生气,学生不太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我自己也曾经这样埋怨过,甚至为此拍过桌子,但气发了之后,事情也就很快淡忘了,直到第二节课才又想起来。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用过激励语言,只是因为即时效果不太明显,也就放弃了。其实,激励是促使学生举手的最佳方法,它只是需要时间来体现其功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都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往大了说,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小了说,如一句言论的正确性,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证明。我们的教育

5、教学工作本就需要长时间证明其是否有效,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需要他们用成长来证明。正因为“长期”是我们工作中关注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坚持,将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坚持捆绑在一起,时间长了,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三、语文课要重视和学生“聊天”  期中测试临近,测试内容张榜公布,其中之一是:课外阅读内容在测试范围之内。一石激起千层浪,语文教师开始“喳喳”开了,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了“课外书籍种类繁多,上级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哪个年级应该阅读哪些书籍,让大家无从下手”。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可否认的事实,它让我们这些习惯于“计划

6、教学”的教师无所适从,乱抓的感觉实在不好,于是大家选择了等待。可是,客观事实既然已经存在,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是否就该等待呢?借“四配套”4工程的东风,学校的图书室新增了一万多册图书,虽然每种书籍多则十余本,少则孤零零一两本,但书毕竟有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恰当地选择图书。我们不能让班级的学生同时阅读同样的书籍,这会影响到我们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但是这对我们的指导来说只是影响,而不是阻碍,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借口。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可我们如果读了学生该读的书,我们就可以和学生聊天,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实现对书本的再认识,这不也是一个方法吗

7、?  说到聊天,工作这么长时间了,我好像没有真正地和学生聊过天,就像是朋友一样。在我的内心深处,师道尊严还是存在的,它指使我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对我产生敬畏感。似乎这样的我才是学生眼中的教师。但我又很想和学生聊天,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运动,打打球,跳跳绳,在这过程中说说贴心话。我觉得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你,愿意和你交心;只有此时,你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是属于哪一种性格,有何种特长;也只有在此时,你才可以将课堂上的说教在课后延续。确实该去和学生玩一玩了……  客观存在的事实,需要我们去改变……  (责编张亚欣)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