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

ID:24893172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_第1页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_第2页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_第3页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在小学阶段的中级阶段,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只是在学习能力和自主性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强化落实。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识字、能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揣摩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3.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及其豁达的襟怀。4.感受文包“词

2、”的特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5.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并初步学习运用描写感情的词语。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难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案、自由读、小组检查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读、标、思、议、读等学习方式,加之资料引入、音乐渲染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情感。3.借助拓展说话练习和相关诗句

3、的吟诵,感受古人借月抒怀的文化情感。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案。(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案检查预习情况,针对性教学。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2.你们知道歌词的作者是谁吗?3.交流搜集的苏轼资料:苏轼,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这首词是在他41岁那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写的。 4.板题读题。5.从题目入手,让生据题质疑。梳理: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在这

4、首词中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案,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有五个上下结构的字,有四个宝盖头的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宝盖头字的规律。(2)学生互评书写,练写写错和写的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认读理解。出示词语:观赏埋(mái)头品尝形影不离阴晴圆缺宽慰埋(mán)怨心绪不宁十全十美悲欢离合正确读词,强调“埋怨”的“埋”字读“mán”。3.检查朗读课文。(1)前后四人为一组,由组长带领按照1到4号的顺序检查读书,互相纠正,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小组间展开挑战,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组织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

5、学生读错或读断的地方。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在刚才读过的词语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苏轼情感的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2)借助具体语境初步理解“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用“心绪不宁”写句子。(3)你能用上这三个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总结:抓住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自主学习感悟课文内容:1.读了课文,从苏轼情感的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思念)从哪儿体会到的?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6、四)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读出了苏轼情感的变化过程。(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这不同的心情背后,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五)精读感悟,体会情感。1.品读1-3自然段,感受“心绪不宁”之思。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是什么让苏轼平静的心绪变得不宁了?找出相关的句子。(1)出示: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①交流。(佳节团聚、倍感孤单)深化点拨:这是一个家家团聚的中秋节,你能想象一下人们是怎么过得吗?(引导学生抓住“皓月当空”“欢欢喜喜”让生想象中秋节佳节,别人团聚的情景

7、。)此时的苏轼却是孤单一人,他怎能不思念他唯一的亲人啊!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齐读第二段。(2)中秋佳节,苏轼想到了什么?①结合苏轼的回忆,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具体表现。②从“聚少离多”、“七个年头”又体会到什么?点拨深化:和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兄弟阔别多年,此时他的心里充满了对弟弟的无限思念,因此变得心绪不宁。③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苏轼内心的这份浓浓的思念。学生展示读——师生评析——教师示范——配乐朗读。2.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埋怨”之思。(一咏三叹式朗读)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