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ID:24917527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第1页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第2页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木院收治的高热惊厥15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时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儿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惊厥消失时间、平均抽搐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比对照组18.6%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关键词】护理干预;高热惊厥;小儿;效果【中图分类

2、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27-02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的一种急症,由于小儿中枢祌经调节功能较差,致使皮肤汗腺得不到完全散发而引起发热现象,加之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弱,因此难以预料病情的发展[1]。为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木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木院高热惊厥150例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木院收治的高热惊厥15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时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0:30,年龄5个月〜8岁,平均(2.5±1

3、.2)岁,原发病:15例支气管炎,25例肺炎,30例呼吸道感染;观察组男女比例45:35,年龄6个月〜7岁,平均(2.4±1.2)岁,原发病:18例支气管炎,27例肺炎,35例呼吸道感染;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呼吸道污物予以清理,保持艿呼吸通畅;采取有效降温措施,控制患儿惊厥症状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干预,①高热控制护理干预:对患儿腹股沟与两侧腋窝、颈部等人血管处放置冰袋,或者用洒精及温水擦拭;禁止对患儿敏感地带进行檫拭,且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②饮食护理干预:予以高维生素、高营养、高能量

4、与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指导家属对食物进行合理搭配,且在患儿人量出汗后及吋进行水分补充。③健康宣教:结合患儿家属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宣教方式,发放健康手册,详细讲解高热惊厥有关知识。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吋间指标(惊厥消失时间、平均抽搐与住院吋间)与不良反应(脱水、皮疹、呕吐)情况。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两组吋间指标对比观察组惊厥消失吋间、平均抽搐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2.讨论

5、高热惊厥多数由感染引起,其为小儿发育期特殊癫痫综合征;若患儿长期反复发作,易造成脑部损伤,严重者致残其至危及生命[2-3]。为寻求小儿高热惊厥有效护理措施,本研究以冋顾性方式对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项吋间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惊厥消失时间、平均抽搐与住院吋间均比对照组短,具体表现:观察组惊厥消失吋间(38.7±10.5)s比对照组(68.9±19.6)s短,表明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各项吋间指标,促进患儿康复。考虑可能因为在对患儿予以护理干预吋,护理人员注重高热控制,充分利用冰袋、洒精、

6、温水等,能够达到奋效降温0的,从而缩短患儿惊厥消失吋间、平均抽搐与住院时间。此外,护理人员在饮食护理干预中给患儿食用高维生素等食物,指导家属合理搭配食物等,可促进患儿康复,从而缩短住院吋间[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18.6%,表明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显著,冇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考虑可能因为护理人员在患儿大量出汗后及吋补充水分,可减少脱水现象发生,且高热控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健康宣教能够提高家属认知度,冇意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5】。本研究因受外部环境、样本例数等制约,未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小

7、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补充。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显著,冇利于缩短患儿惊厥消失等吋间指标,促进其康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马志红,梁进娟,屈丹等.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92-93.[2】冼鸿欢.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砬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