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

ID:24928822

大小:64.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_第1页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_第2页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_第3页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_第4页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610017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己被写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不充分,使得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木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为更好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提供参考。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分析1公众参与未得到切实的法律保障岡家社科基金《生态文明法律机制建设研究》课题中提出,明确公众参与为环境法基

2、木原则就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总则中无明文确认“公众参与”为环境法的基木原则。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依据的法律法规多引自《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虽然现在有多条異体的实体性和程序性的公众参与法律规则,但难保有朝一日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先知性的立法;同时,亦不可否认,错综复杂的法律规则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冲突。2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这句话不通>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国际社会普遍推行的做法,丙方学术界常以“无公众参与无环境影响评价”来

3、表达他们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重要性的认识。[2]1969年,美国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国家环境政策法》时就开始注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听取受影响者的意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78年提岀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木程序中也提出公众参与的内容;1981年10月,世界银行还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政策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工作运行指令》中;1993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亦提出了公众参与方面的要求,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则将公众参与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是在1991年实施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

4、评价培训项0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的论题。此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备受关注。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己经逐渐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环境保护立法所认可,并成为环境法中的一项原则和制度。这一原则是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途径,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公众参与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

5、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但是,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在广度、深度、形式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公众参与难以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冇机结合,公众调査结果往往不能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或成为评价结论依据;公众参与大多作为一项程序完成,公众参与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盲0性和境保护活动中的延伸随意性,参与对象也缺乏代表性;缺少公众参与的信息反馈机制,公众人多情况下只能单向地表述观点和看法,但是很少被告知其意见或建议是否被采纳;社会公众通常只能依据有限

6、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反馈意见,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液评价规划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时,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主要缺陷1现行立法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是零星地在各种法律法规中有相应的规定。在《宪法》、《环境保护法》中只为公众参与提出了原则性的法律依据;在《水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噪声法》和《建设项B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则过于原则、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对其法律

7、效力也无明确规定;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在其第5、第11和21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的条款,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诸如公众如何参与,哪些阶段参与,以及如何保障公众参与等法律实践中的问题,奋待于明确规范的内容。另外,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途径、程序等内容缺乏具体规定。2公众参与的时段“滞后”《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早阶段”,是规划部门或开发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的公布报告书草案的规定。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唯一涉及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具体规定。借鉴国外的相

8、关经验,在准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就应当引进公众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如果在报批前才参与,那么对于几乎定稿的报告书来讲,即使听取了公众意见,事实上也很难再根据公众意见或评论对报告书进行修改。3未将公众参与环评的方式制度化,信息交流双向反馈性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1、第21条规定,规划部门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在该规划或者报批的建设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