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

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

ID:24957805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1页
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2页
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3页
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摘要】“高效课堂”己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主题词。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既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学会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当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思想;高效课堂新一轮教学改革下,“高效课堂”越来越受人们注目,己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主题词。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既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学会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反思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巧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一、层层深入,揭示概念内涵小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直观形

2、象的基础上,所以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借助适宜材料,让学生亲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抓住事物的某种重要特征,进行自主建构。在“感知一一表象一一抽象”过程中使得对于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更能把握概念的内涵。如:教学“四边形的分类”,为了让学生认识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我只设计一个“猜图”活动(完全躲在信封里的四边形)。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猜”时,教师及时提醒:只给一个提示,你们最需要什么提示?这一导向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地“猜”转向理性地“想”,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己经掌握的知识,并在头脑中取舍、综合

3、,提出“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一直切图形木质特征有效问题;为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难点,以两次出乎意料的猜图,①在学生都明确“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教师拿出的却是长方形,使学生陷入思维冲突中,教师追问: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吗?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更进一层次的思辩,体会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把长方形摆放到黑板的集合图内);②给学生“两组对边分别互相平行,而且四条边都相等”的信息,学生激动地抢答说是正方形,教师及时追问:“如果是正方形,它应该摆放在集合图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在思辩

4、屮,学生体会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揭晓谜底,老师拿出的却是菱形,学生一片哑然,老师及时追问:“为什么错了?”……在这环节里,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简约的素材力依托,教师的及时追问,促进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两次意外的猜图,让学生经历了问题一一探宄一一交流一一新冲突一一新一轮的探宄等活动,层层深入,揭示概念内涵,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了什么是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体会了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发展了比较联系与思辩的思考能力。二、数形结合,深入理解算理“数形结合”就是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

5、策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感知一一表象一一抽象”的认识过程。计算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即理解计算力*法的道理。在教学中可以用“形”的直观启迪“数”的计算,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三、适时转化,化抽象为直观转化思想是指对于直接求解比较困难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家方法进行交换,将其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使原问题得以解决。适时转化,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探宄能力

6、。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示数学问题:甲、乙两人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甲行了全程的3/5时,乙正好行了全程的2/3,这时两人刚好相距100米,请问AB两地相距几米?这个题目是行程问题,两人同时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从数据屮分析得出,两人相遇后又继续前行但都未到?_目的地,此类问题比较少见,数量关系难以理清,学生解题冇一定难度。如果把这样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线段图,就能直观地找到100米对应的分率,起到化抽象为直观的0的。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反馈时从三个思维角度观察以上线段图,找出100米对应的分率。第一个:从左往右看,甲离A地现在分

7、率-乙离A地的分率,即3/5-(1-2/3)=4/15,正好是100米所对应的分率。第二个:从右往左看,乙离B地的分率-甲离B地的分率,即2/3-(1-3/5)=4/15,正好是100米所对应的分率。第三个:从整体看,甲离A地的分率+乙离B地的分率-全程“1”,即3/5+2/3-1=4/15,正好是100米所对应的分率。然后再此基础上,用100+4/15=375(米),得到A地到B地的距离。以上教学,结合实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让学生从理性感知转化为直观感知,不仅降低了问题的解题难度,也内化了解题的技巧,同时有效拓展

8、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