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

ID:25045248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_第1页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_第2页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_第3页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_第4页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述 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 贸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贸易阐述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贸易导读: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贸易间,曾下令将南澳岛一带的外国船严加驱逐,并责令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将在南澳岛的英国船招回虎门呈缴,取得一定效果。1942年,清朝政府在战争中失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由于碍于罪恶昭彰的贸易在国际舆论中的不良声誉,英国政府不敢将贸易公然载入条约之中。因此,“贸易在中国仍属非法摘要:潮汕地区自古就是一个贸易的盛行地,而则是导致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贸易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贸易

2、的描写与分析,使读者深刻认识到对于潮汕地区造成的危害,从而了解殖民者对中国的毒害。  关键词:潮汕地区 贸易 战争    潮汕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传统的地区,但同时也是一个贸易盛行的地区。自宋至清,潮汕的贸易屡次引起政府的关注,甚至一度与政府相对抗。是毒害中国,致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重要理由。透过对战争前后潮汕地区的贸易,可以看到贸易的对潮汕地区的危害,以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到贸易对潮汕地区乃至全国造成的危害。  潮州“府境据岭表东隅,康山襟海,右连循惠,左接汀漳。由闽入粤,则饶平之茅山分水当其冲;自嘉抵潮,则丰顺之关上馏

3、隍扼其隘。大埔溪涧深阻;锁钥则在三河:澄海港汊分歧,咽喉实为沙汕。海阳水路四达,商贾辐辏。揭阳、皮宁、惠来、潮阳皆山海交错,设险可守。外海则以南澳为门户;内洋则以庵埠、黄冈、樟林为关津。余若托林、达濠、海门、蓬洲、大城、靖海、神泉诸城,皆沿海保障也”。潮汕素来被人称为“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而也正是因为潮汕的西北、东北面皆有群山阻隔,陆路交通非常不便,所以,潮汕人更多地依靠濒临大海、约有278公里长的海岸线的东南面。而这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潮汕人将存活寄托于大海之上,“逐海洋之利”。  但是,潮汕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得到

4、政府的关注,众多优良港口在古代没有成为官府承认的、合法的、正式的对外贸易港口。这就使得潮汕港口成为了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的地方。而早在宋朝,潮汕的贸易已经受到政府的关注。到了明清两代时期,潮汕的贸易已经是日益猖獗。明朝,由于明政府推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没有考虑到潮汕地区的实际,致使不少潮汕人投机取巧,进行贸易。潮汕的南澳岛一带一度成为贩私商人的汇集地,进而成为与明朝政府相抗衡的重要据点。“私番船只,寒往暑来,官军虽捕,未常断绝”。而到了清嘉庆年问,随着西方海岛商人的东来,潮汕地区对外贸易日益发达,潮汕地区也逐渐成为不法商人的丛集

5、之区。而在众多的商品中,就有祸害众生的。进入近代,潮汕地区开始成为了的重灾区,理由也一直困扰着潮汕的经济发展。严重损害了潮汕人的生活。  由于史料的缺失,什么时候进入潮汕地区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根据史料可以证明,目前学者通常认为的是在战争前夕(也就是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据战争时期力主严禁的官员黄爵滋在一篇揭露福建沿海一带外国贩子活动情况的奏折里写道:“查闽省各属具报夹板船在闽洋游奕飘泊者,自嘉庆十九年为始,其初每年或仅止一二次,或数次,或全年竟无夷船游奕者。迨近年以来,或十数次,或二三十次,以及数十次不等。

6、其游奕寄泊地方,始则南澳、铜山、厦门、台湾等处洋面,继则闽安、海坛、福宁、烽火等处洋面。另外,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闽浙总督赵慎畛在向朝廷上奏的奏折中反映:“本年春夏之间,准据水师提督来函,及各属禀报,有夹板夷船三只,在金门、铜山、南澳一带洋面寄碇,兵船向其查询,言语不通。……并准两广督臣阮元咨开,此项夷船,系由小吕宋等国驶来,希冀贩售,业经通饬查禁等情。”由上面两则史实可以看到,早在嘉庆年间和道光四年时,贸易就已经在南澳岛上出现了。  进入19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加大了在潮汕地区的贸易,潮汕地区俨然成为趸船的停泊地,“作

7、为供应与伶仃岛联系的双桅帆船的存贮站”。如南澳岛和汕头一带已经是外国贩子的一个重要分销据点。这里长期停泊着外国的趸船,贩子通常是从澳门私运到这里,由此转售潮州、闽南一带,或者再转到北方,运销闽浙沿海。《潮州志·大事记》中记载:“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英国双桅船运载烟土泊南澳,转售漳潮内地,经镇兵驱逐始去。至翌年春。又有英国数船至长山尾停泊,南澳镇兵随时驱逐,然旋去旋来。”另外,潮州一些官员公然接受贩子的贿赂,也使贸易进一步加剧。1837年,有一个叫亨德的美国人曾作为美国旗昌洋行的职员乘船到南澳从事交易活动,他在后来所著的

8、《广州番鬼录》中就披露了南澳官员因贪污受贿而放纵的情况。1837年,东印度公司“玫瑰”载了三百箱号,“第三天,我们在南澳岛内泊锚,靠近两艘英国的两桅帆船”。到达南澳不久,就有挂着“副总”旗号的当地清朝官船前来他的船上,名为进行检查,实际是接受贿赂。“中国买货者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