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婺州窑》word版

《南腔北调婺州窑》word版

ID:25114406

大小:69.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8

《南腔北调婺州窑》word版_第1页
《南腔北调婺州窑》word版_第2页
《南腔北调婺州窑》word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腔北调婺州窑》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腔北调婺州窑 北有京剧,南有昆曲;北有邢窑白瓷,南有越窑青瓷,这一南一北就是这么奇妙。    说来婺州窑也是唐宋六大青瓷地方历史名窑之一,可是走进婺州窑陈列展馆,犹如走进了“阴曹地府”。婺州窑出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作为冥器存在,或者它们生前曾是日用品,但在主人离世后又尾随去了另一个世界,被那个世界继续“享用”。   从婺州窑作品中可见古代劳动人民对丧葬仪式的态度,还有对人生归宿的思考,这一点堆塑犹甚。堆塑技法多用于罐、瓶,这类器物中空外圆,加上层层堆砌的表现手法,透露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质朴、淳厚和多元,以及他们对轮回转世,追求人生圆满的初衷。堆塑作品中,不仅有憨态可掬的禽畜造型,后期还融合了

2、重檐楼阁等建筑形式,是浓缩的一座家园,是提取了精华的另一个世界。   所以说,从堆塑装饰的丰富多样,可窥见古人对人生归宿的理解:生者让逝去的亲人带上他们的“礼物”,包含着绵长的思念,还用这一形式缓解了自身对死亡的畏惧,另外寄托了对理想家园的憧憬。底层社会的理想,从某种层面是构建在堆塑作品上的,它们无非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永康宋代纪年墓出土的一件堆塑纹瓶,展现了丧葬仪式上的吹拉弹唱,人物造型丰富,有举幡旗,有奏哀乐,有抬棺材,有披麻戴孝,不仅线条流畅,色泽浑厚,形象拙朴,还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出对生命消逝的敬仰,也有“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勇气,让人

3、联想起《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义女宝珠摔丧驾灵的场面,如身临其境。说得更广一点,堆塑这一装饰手法,还能让人回想西方哲学界的永恒主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堆塑正是用形象艺术的方式阐述了哲学命题,即我手中造就的这个世界,就是我将来要去的地方。所以,创作者不仅是民间艺术家,还是哲学家,正是他们融入了思考,哪怕只是突发其想的小小动作,都是作品永久的包浆,永不褪去的色彩。我们不是经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换句话“只有民间的,才是真正流传的”。    婺州窑是属于平民的,是平民艺术。它曾在浙江金衢一带民间广泛流传,任何艺术品种都有其兴盛渐衰的过程,比如婺州窑就曾兴于汉,成熟于东西两晋

4、、南北朝,鼎盛于唐宋,元末明初之后渐退出历史舞台,就瓷器品种而言,是一个断代史。但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随葬习俗,使得相当一部分作品还能在当今被挖掘和珍藏,这或许是我们祖先无意中的巧妙安排,如果没有冥器的渊远流长,深埋地下,也许婺州窑传世的数量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再设想如果江浙一带早就采取天葬、火化的方式,那么至少会缺失很多精美绝伦的品种。婺州窑,它并非精工制作,广泛流传于上层社会,但我们毋需考究其在瓷器史上的地位,无需追究它是否属“大家闺秀”,就其写实的艺术风格,便已丰富展现了相应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古代窑工删繁就简的创作思路,还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朴素情怀流露。重新思考关于婺州窑,不是去做

5、简单的恢复和展现,是站在新的视角上去理解,回望过去,我们的祖先,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生活,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生活,以及将会影响我们的又是些什么,我想这正是传承它的意义之所在。在这里,我把所有在中国土地上的艺术表现形式定义为南腔北调,那么作为南腔之一的婺州窑,是值得去细细冥想和回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