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

ID:25154988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_第1页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_第2页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_第3页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_第4页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信贷决策行为及其风险分析文/高蓉蓉【摘要】近年来消费信贷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消费信贷风险也日益突出,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行为经济学理论运用到消费信贷研究中。本文对传统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进行对比分析,侧重分析消费信贷决策中的“有限理性”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关键词行为经济学;消费信贷;决策行为;信贷风险【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SJD209)“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的阶段性成果。【简介

2、】高蓉蓉,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与经济、保险理论与保险公司经营。传统经济学对消费行为决策的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重要假设前提基础之上的,其中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构成其分析框架的基石,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效用最大化原则。但是,主流经济学在微观主体的决策分析中越来越难以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中的消费者“非经济动机”行为,其理论内核也受到了各种质疑和挑战。行为经济学则试图将心理学因素纳入到经济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框架中,将消费行为的分析引领到新的领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边缘学科。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赫伯

3、特·阿莱斯以及丹尼尔·卡尼曼等行为经济学家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传统的消费行为分析的有力补充,丰富了对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的“非物质动机”的研究。一、行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行为经济学也被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框架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从研究对象看,行为经济学侧重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动机研究;从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看,由于行为经济学注重分析微观主体的非经济动机或者非物质动机,因此不同于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更多依赖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在研究中较多采用了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等方法。行

4、为经济学继承了经济学对日益复杂化的人类经济行为的研究诉求,但是在研究具体方法上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经济学方法,从而将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经济行为分析一直都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亚当·斯密则试图采用“损失厌恶”等个人心理可能会对经济行为造成的影响。随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也一直致力于对微观经济行为的研究,并号称经济学即研究经济行为的科学。但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研究框架都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上的,因而分析的都是经济动机驱动下的理性行为,而复杂多变的个人心理特征都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被有意无意忽略或者抽象了。特别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弗里德

5、曼提出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被经济学广泛接受后,行为研究所依赖的心理学基础已经消失。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乔治·卡托纳及赫伯特·西蒙开始将经济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可以将行为经济学的创立追溯到西蒙的“有限理性”思想的提出。随后,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科学,其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成熟,极大推动了大量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联合研究,并为行为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20世纪70年代,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存在系统偏误,并进一步构建了不确定条件下行为主体的判断模型,从而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个体选择模

6、型,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断成熟,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也不断深入,甚至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拓展到了金融领域,促进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二、行为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行为经济学的先驱西蒙在其研究成果中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说,认为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主体在进行选择决策时并不完全依循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因而经济选择的最终结果完全可能背离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最优化均衡点,从而解释了现实中的复杂经济世界。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批评和发展首先就是建立在对行为人的假设上,并进一步提出了由于行为人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因此也可能存在偏好无法排

7、序或者偏好不一致的情形,这就构成了行为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的主要分歧。(一)行为人的假设不同主流经济学假设经济主体都能进行理性决策,即假定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同质的,具有完备的信息。行为经济学对这些假设前提提出了挑战,认为微观主体的选择和决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理性受到了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表现为“有限理性”。与此同时,在做出最终的经济决策时,决策情景、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决策模式等都会对最终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微观主体的异常行为也因此产生,加剧了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行为经济学强调当事人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