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重塑教育之本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

ID:25181933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_第1页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_第2页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_第3页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_第4页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诚信:重塑教育之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诚信:重塑教育之本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不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日彰月显,教育也开始被越来越多地赋予和发挥出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轨道,特别是在诚信方面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从诚信入手,重塑教育。A现象举隅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的一些现象,不但与诚信原则不协调不合拍,而且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是文凭掺水。近年来

2、,教育作为产业发展,吸引了不同的投资主体进入教育领域,也使教育从过去的公共部门转变为重要的经济部门,举办教育,特别是举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经济行为。少数学校抓住中国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状况,超越自身实力办学,甚至滥发文凭,出现“假的真文凭,真的假文凭”现象,使得文凭的含金量严重下降。  二是分数贬值。近年来,严格的考试(涉及到升学考试除外)明显松懈,特别是高等学校中的某些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存在着送分现象,整个班级全部过关,绝大部分学生的考分都在90分以上,70多分就算是低分了。尤其是看一看毕业班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出示的学习成绩记录,更是好得

3、令人不敢相信。  三是课时短少。围绕着课时这一要求,相当一部分老师做不到严格、规范。中小学老师往往“拖堂”;大学老师则会出现“短缺”。很多高校上午最后一节课提前5—10分钟下课几乎成为师生之间的默契和共识。试想一下,每天少10分钟,一个星期就是50分钟,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四年大学,又该是多少时间?  四是教本陈旧。特别是高校内部专业课程的教材指定,完全依照老师个人偏好,个别学校中甚至出现因教材设课的现象。已经是21世纪了,但学生使用的教本却还是教师个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编写的讲义。即便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

4、材”以及教育部向各学校推荐的重点高校教材中,也不乏陈旧落后的虚名之作,使慕名选用的教师和学生都深受其害。  五是招生缺陷。《中国青年报》5月28日的报道《一位音乐教授被解聘的背后》揭露了我国目前教育领域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即“考前给考官送黑钱,已经成了艺术院校招生时公开的秘密,成了可怕的习惯”,更可怕的则是“考官联手打分”,把不合格的学生推上来,把合格的学生挤下去。目前不仅仅是艺术院校招生存在这种现象,在各高校具有招生自主权的博士、硕士招生过程中,甚至在一些高校的本科、专科生全国统一录取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现象。  六是学风

5、浮躁。目前,中小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之下,在题海战术中疲于奔命,完全围绕考试学习,甚至不惜猜题押宝搞投机;大学生满足于“分不在高,过关就行”,平时学习放松,上课稀拉,临考前突击一两个晚上,就算是学完了一门课。老师忙于各种事务,无暇进行知识充电,更谈不上改进业务技巧,甚至是以不变应万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一部分教师的科研问题。由于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每个老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但是,怎样完成科研任务,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且有些急功近利的神通是不敢令人恭维的。例如买版面发表文章、买书号出版著作、改编文章进行“拼

6、盘”等等,甚至公然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恐怕就不仅是学风浮躁,还有学术道德的问题需要注意了。B原因分析上述种种教育不诚信的现象之所以存在,除了一般的原因分析之外,还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加以注意。首先是关于信息不对称与教育不诚信的相互关系问题。应该看到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进行经济活动之时,绝大多数交易活动都是依靠双方的诚信来维持的,即每一方的信息都彼此公开,掌握信息的一方不会去欺骗对方。但是,市场主体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及其在买卖之中的不同地位,往往会使诚信对其行为的约束显得有限而又苍白,加上完全信息要求的不可能性,因此,诚信在现实

7、经济生活中往往会严重缺失,并且越是社会转轨变型期就越突出。特别地,教育市场中的主体关系及其进行的活动所蕴含的信息不对称十分明显,这就意味着诚信在教育中极为重要但又很难建设。可以想象的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的知识依靠老师传授、成绩依靠老师评改、荣誉依靠老师肯定,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班里,师言神圣,师道神圣,哪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样可以想象的是,在学校的老师和机关(行政)管理者之间,由于老师既要备课教学,又要批改作业,还要完成科研任务,再加上中小学老师实行“坐班制”,有的还要兼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大学老师由于高校的扩招和新校区的遥远,差不多都是“

8、早出晚归”,疲于奔命,哪有心绪关注学校管理?这样,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教管之间,或者是其他教育活动主体之间,彼此的信息都不公开,相互的关系都不融洽,文过饰非,明哲保身,又怎么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