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

ID:2518372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_第1页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_第2页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_第3页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_第4页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内皮抑素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V)的抑制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兔V模型后,实验组球结膜下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0.05mL,对照组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mL,均隔日1次,共注射19d。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自角膜缘长出的V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分析系统计算V面积。术后19d处死动物,取角膜,CD34染色,显微镜下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第7、14、19天V面积及MVD明显少

2、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191~8.003,P0.01)。结论重组内皮抑素可有效抑制V生长.freelodelandrebinanthumanendostatin(0.05mL)entgroupandnormalsaline(0.05mL)etissueincontrolgroup,onceeveryotherdayfor19days.SlitlampmicroscopicobservationberandthelengthofVeruptedfromlimbusofcorneainedandphotographed,

3、ittedtoputerandtheareaofVageanalysis.Theanimalsicrovesselquantity(MVD)icroscopically.ResultsTheexperimentgroupshoallerVareaonday7,14,and19andloethod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thiscondition.[KEYVD)检测碱烧伤后第19天,各组兔子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取角膜,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CD34染色以血管内

4、皮细胞胞浆及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判断标准。在低倍镜下(100倍)选取角膜血管内皮细胞染色清晰,背景对照良好的5个视野,然后在高倍镜下(400倍)计数所有染色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切片的MVD。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s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两组V比较碱烧伤后最初3d,两组结膜均表现为混合充血,烧伤区角膜呈灰白色水肿,第4天两组V开始长入角膜缘内,实验组与对照组V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术后7~14d,对照组V生长最为旺盛,血管粗密,面积为(8.48±1.03)

5、~(23.91±1.82)mm2;实验组V细小、稀疏、生长缓慢,面积为(5.67±0.61)~(17.71±1.65)mm2。两组术后7~14dV生长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443、8.003,P0.01)。见表1。术后15~16d两组血管生长减慢,开始消退,但19d两组V面积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t=6.639,P0.01)。表1两组兔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V面积比较2.2两组MVD比较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角膜全基质内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壁薄,管腔大,排列紊乱;实验组浅基质层内可见较少量新生毛细血管,且管腔较小,

6、分布较稀疏。免疫组化染色示,CD34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膜表达,对照组血管多,管腔大,黄染区多,MVD为5.87±1.44;实验组V稀少,管腔细,黄染区少,MVD为3.60±0.94。两组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191,P0.05)。3讨论内皮抑素是近几年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DHANABAL等4研究显示,内皮抑素能特异性抑制处于增殖状态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伴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皮抑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内皮抑素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肿瘤消退5,6,用于肿瘤

7、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种病因,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创伤、手术、感染等导致的V增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但在临床上对于V的治疗至今还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V是由角膜缘血管网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逐渐侵入角膜而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因此,对V抑制性药物进行研究,对于V的防治、保持角膜透明性、恢复视力有着重要意义。V性疾病将是应用内皮抑素进行治疗的一个良好适应证。本文实验采用碱烧伤法诱导V的形成7,该模型非常逼真地再现了角膜碱烧伤的病理状态,是研究炎症性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和治疗的重要

8、手段,且此模型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和比较新生血管生长状况。我们将重组内皮抑素用于治疗碱烧伤法诱导的角膜V,观察其抑制V的效果。结果显示,重组内皮抑素可明显抑制V的增生。本文观察了不同时间V生长情况,发现碱烧伤后7~14d为血管生长最旺盛时期。内皮抑素能够明显抑制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