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

ID:25218055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_第1页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_第2页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_第3页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_第4页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和航海的终极点——比剌及孙剌考郑和航海的终极点,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及结束的原因一样,是郑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据《明史·郑和传》载,郑和七下西洋所经国家与地区如下: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渤泥、苏门答剌、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琐里、加异勒、阿拨把丹、南巫里、甘把里、锡兰山、喃渤利、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木骨都束、麻林、剌撒、祖法儿、沙里湾泥、竹步、榜葛剌、天方、黎伐、那孤儿,凡三十余国。[1]多数学者认为,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中,最远航行已至非洲东海岸,但对于航行的极点,尚无定论

2、,主要是两个位于东非地名至今未得确考,但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明史》称:“又有国曰比剌,曰孙剌。郑和亦尝裔敕往赐。以去中华绝远,二国贡使竟不至。”⑵因此,“比剌”与“孙剌”的考证是一个牵涉至郑和航海终极的重大问题。著名非洲史专家费奇(J·Q·Fage)曾指出:“综合运用考古资料、口碑、阿拉伯及葡萄牙资料,才能比中、南部班图地区更加深入地重塑津巴布韦高原上诸班图王国的历史。”⑶除了费奇列举的4种史料外,汉语的记载也很重要,因此,东非沿海地区历史的探讨,需要考虑到上述几个因素。迄今为止,在中国与东非关系史研究方面,考古成绩斐然,以出土实物较信服地证明了双方之间悠

3、久的贸易关系。汉语资料的发掘与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较薄弱的研究领域是口碑、阿拉伯及葡萄牙资料的发掘与研究。本文拟从阿拉伯及葡萄牙史料出发,对比剌及孙剌的位置及其辞源进行新的勘同。几位20世纪著名的汉学家,如柔克义、伯希和及戴文达对这两个地名有过涉及与考证。1915年,柔克义提出:“孙剌为巽它(Sunda)之误。”⑷1933年,伯希和评述,否定了柔克义的考证,但未能有结果。……最后是比剌和孙剌。这最后两个名字值得我们费时多探讨一番。它们出现在郑和经访的国家名单中。这个单子在郑和传的末尾。由于不剌哇之名未出现在这个单子里,柔克义猜测(第82页及第614页。第61

4、4页上对北刺的解释系疏忽)说,比剌为不剌哇之误。至于孙剌,据他说(第82页),孙剌为巽它(Sunda)之误。然而,《明史》中不但有一条关于不剌哇的消息(卷三二六,第4页反面),而且还说(卷三二六,第6页反面):“又有国曰比剌,曰孙剌。郑和亦尝齋敕往赐。以去中华绝远,二国贡使竟不至。”全部的问题在于探知,郑和传以《明史》这一消息为依据,还是《明史》发挥了郑和传中对这两个国家的涉及。我坚信,二文出于确实涉及了比刺和孙剌这两个国家的同源。郑和传末尾单子中不剌哇的省略纯系偶然。如果我们考虑到南巫里和喃渤利的情况,《明史》将同地、同国写入不同的国传,不剌哇的省略并不能证实

5、柔克义对比剌和不剌哇考证的假设。此种情况无独有偶。至于孙剌,即使是在(爪哇的)巽它,也不一定就是Souen-ta(巽它)的对音。Souen.1a也可能是将Sekandar写成Sou—kan-la⑸一类的转写。但此地在马来西亚,孙剌不可能在那里,因为“去中华绝远”,我提不出解决这个名字的办法。⑹伯希和所推测的“同源”,实际上是《明实录》中的记载。1939年,戴文达引用了《明实录》,将比剌和孙剌以拼音形式"Pi—la”和"Sun—1a"标出,未能找到外文名称。⑺而后,西方学者放弃了有关考证,至今未有结果。似乎中国学者不知前述西方三大家的有关考证。过了四五十年后,开始

6、关注这两个古地名的考释,功力最深者当沈福伟莫属。他认为:比剌、孙刺既然都和麻林一样,属于“去中华绝远”的地方,推测它们和基尔瓦同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所称的索法拉国境内。这索法拉国北起桑给巴尔岛对岸潘加尼,南至林波波河以北,几乎相当于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全境。十六世纪以前,莫桑比克境内重要海港仅见两处,一是南纬15°4′的莫桑比克港,一是南纬20°12′的索法拉。比剌相当于莫桑比克,译出了末尾的音节,孙刺则是索法拉的音译。两处海港都在德尔加多角季风航行区外,那里是中国帆船从未莅临的热带风暴和漩流横行的航行禁区。⑻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索法拉国”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

7、国,只是一个阿拉伯人建立的商业城邦。⑼其次,“比剌相当于莫桑比克,译出了末尾的音节,孙剌则是索法拉的音译”之说似乎有点简单、仓卒。论者未能考出这些东非地名的原文,完全是根据它们汉语拼音音训的近似而得出的判断结论。“索发拉”来自阿拉伯语"Sufala"意思是“浅滩”。⑽莫桑比克,葡语今作Mozambique。其最早的书写形式见于达伽马船队的航行日志,有MocobiquyE⑾和Moncobiquy⑿两种写法,均来自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中,“莫桑比克”最早的形式是15世纪末的“Muqanbidji”。⒀在约1550年成书的《基尔瓦史(History0fKilbiki”

8、或“Msambik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