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

ID:25227295

大小:1.91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18

上传者:U-5734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_第1页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_第2页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_第3页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_第4页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求救国之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探求救国之路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行将崩溃的封建统治,苟延残喘,勾结外国势力,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列强的支持。在这双重压迫之下,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了。中华民族已经处在危险境地,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救国之路。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马关条约》刺激列强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 (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2)时间,人物: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3)内容: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4)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6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1898年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施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什么是维新?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2.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类别颁布的新法影响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 作为一次由皇帝亲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后能否获得成功呢?想一想 袁世凯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袁世凯出卖)——囚光绪、废法令,杀害六君子。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光绪帝还让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参与变法。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些改革触犯了慈禧太后和荣禄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事先闻讯,逃到国外。谭嗣同等被捕后惨遭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支持他的珍妃慈禧幽禁中光绪帝之处中南海瀛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改革失败戊戌政变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动脑筋 失败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光绪帝没有实权,缺乏坚强的组织和领导。脱离了群众。对帝国主义列强保佑不切实际的幻想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意义教训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封建守旧势力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课堂总结练习:填写出戊戌维新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为走救国之路,______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康有为光绪帝慈禧谭嗣同 维新时期的遗产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北京大学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立志救国救民1、孙中山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许多反清革命团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兴中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但这些革命团体力量分散,各自为政。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目的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政治革命 孙中山为什么要投身于革命运动?1、孙中山在早年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2、1894年,孙中山提出的改革专制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建议,遭到了李鸿章的拒绝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一败涂地,再一次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要用革命的力量才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孙中山是怎样领导革命斗争的呢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后来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领导核心) 二、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政府先后领导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只是这些都失败了,而1911年的武昌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次起义的成功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在5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有14个省响应起义兵宣布独立,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三、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是孙中山就职时宣读的誓词。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四、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与帝国主义想要维护在华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而孙中山退位是逼不得已,其动机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字慰亭,号容庵。早年屡试不第,1881年投入淮军提督吴长庆,得到提携。1895年,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运动,却暗地出卖维新派,取得慈禧太后的宠信。1899年升山东巡抚,残酷镇压义和团。1901年起,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及练兵处会办。以实行“新政”为名,扩编北洋军为六镇,从此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1907年调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1909年辛亥革命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出兵威胁要挟革命党议和,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在北京建立地主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为归除异己,派人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向帝国主义借款,发动内战,扑灭反袁的“二次革命”。为复辟帝制,他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1916年1月1日,他登上皇帝宝座,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为“洪宪”。在声势浩大的反袁护国运动中,3月22日,被迫消帝制,皇帝生涯不足3月。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结果: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3) 起用袁世凯南北和谈袁世凯清革命党1912.3孙中山让位北洋军队帝国主义武昌起义1912.2.12逼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南京临时政府 五、正确认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成功的一面: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3、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失败之处:1、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2、没有提出完整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3、没能发动农民革命4、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