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救国之路教案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

ID:25817893

大小:60.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上传者:U-25944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_第1页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_第2页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_第3页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_第4页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求救国之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章丘市普集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备课表年级六科目品社主备人侯娟时间课题探求救国之路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二次备课执教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辛亥革命侯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其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查阅历史资料,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交流、分析、整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孙中山早起革命活动以及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艰苦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的史实,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培养其克服苦难的勇气和精神。2、利用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了解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简单经过;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资料;2、教师搜集录像资料并做成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为背景的音乐,配上《走向共和》中“抓取”的图片。)师:音乐结束了,但这被撞的旋律还久久留在我们的心头,歌词说的多好呀: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再次被“铁蹄践踏”,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积极展开行动,开始了艰难的救国之路!他们不愿当亡国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力主变法,以求国富民强。但是他们的主张在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之后,被反动派扼杀了,那是多么让人痛惜啊!这场革命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1、师:谁能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离开谈谈这次变法为什么叫做“戊戌变法”?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3、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变法的时间为1898年,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被称为“戊戌变法”。(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自己对“戊戌变法”的了解)1、学生自由交流,可以展示自己搜集道德图片以及文字资料。2、老师重点引导以下几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交流《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正式因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跳跃,激起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2)公车上书因为当时是在京考试的1300多名举人一起联名请求变法,而公车又是举人参加考试的代称,素以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 教学过程设计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直接原因第一,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特别是德国人强占了胶州湾,更是事件的导火索。第二,公车上书的巨大影响第三,光绪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这几个方面。这些内容有利于我国的发展,是进步的。变法的内容有一些的到了贯彻和落实,例如,在文化方面废除了科举,普遍设立了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了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前身。(3)戊戌变法的最终结果学生交流,展示资料。教师小结: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废除了变法诏令。师:变法失败后,参加变法的维新派认识选择了不同的命运,你能跟自己哈月的资料谈谈吗?学生交流: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事先闻讯逃到国外。而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惨遭杀害。(补充展示“戊戌六君子”的资料)师:对维新派人士选择不同的命运,你怎么看?三、梳理总结1、师: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通过这节课的分析,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你来谈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小结变法失败的原因。4、学生整理填写书上的空白部分。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风云激荡的世界潮流中,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也进入了急剧动荡的时期,短短的十几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这些事件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帝国主义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而当时反动的清朝政府日益暴露出他甘心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用的丑恶嘴脸。在清政府的压榨下,受苦最深的是劳动人民,因而首先起来反抗的也是他们。在这些反抗中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二、讲授新课1、师: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个卓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他为什么要投身于革命运动呢?2、师:孙中山又是怎样进行革命运动的呢?(1)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团体和政党——兴中会和同盟会。(2)学生自由谈论同盟会成立的意义(3)教师小结:兴中会和同盟会市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后来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领导核心。(4)师:孙中山先后多次领导了武装起义,你了解哪些?(5)师:在这些起义中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在国外投身革命,献身革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永远怀念。(课件展示陆皓东、秋瑾、林觉民等头像,学生自由讲自己所知道的的革命英雄的故事。) (1)在这些起义中最重要的因市武昌起义,谁能简单讲一讲他的经过?(2)武昌起义的胜利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产生的巨大影响。(补充资料:武昌起义后14个省独立。)一、小结武昌起义就像一声巨雷,在中国当时哪沉闷的天空炸响,强烈的震撼了中国大地,也震撼了中国人民,在50多天的时间里,有14个省响应起义并宣布独立。这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奠定了基础。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中华民国成立时的图片资料)辛亥革命成功后,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些图片记录了当时难忘的一幕。二、讲授新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师:但是新生的中华民国不就就被袁世凯窃取了。谁能谈谈这是为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与帝国主义想要维护在华的礼仪有很大的关系;而孙中山退位市逼不得已,但动机还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4、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之后,马上露出了他丑恶的嘴脸,加强了独裁统治和封建帝制复辟,最终做了83天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又开始了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三、梳理辩论,认识历史 1、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市中国大地上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革命,你是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愿分成两方进行辩论。(甲方:辛亥革命师成功的;乙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3、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尤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失败的一面。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办不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巨大影响。辛亥革命也有其失败的一面:一场革命胜利与否,关键看是否完成了革命的目标。辛亥革命的目标就是反帝反封建。袁世凯上任后,它使用的是儒家思想来控制人们,后来,他还自称皇帝,对中国来说是走了一个皇帝又来了一个皇帝,中国的封建帝制并没有被完全铲除,从这儿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也就是说袁世凯市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中国半殖民杜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反封建反帝制两个目标都没有完成,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说辛亥革命的最终的结果市失败了。4、学生根据辩论的结果,填写第25页“我的观点”。四、小结 孙中山逝世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进行英勇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的旧中国的历史,完成了孙中山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有进一步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