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ID:25263773

大小:1.63 MB

页数:127页

时间:2018-11-19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_第1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_第2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_第3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_第4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UtilityTheory第一节效用总论第二节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第三节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教学重点】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预算约束线的含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难点】如何用经济分析工具分析心理现象。消费者均衡条件的证明。消费者剩余。第一节、总论:效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效用基数效用基数效用用1、2、3这些数字表示,基数效用可加总和求和,能知道各种物品的具体效用大小。序数效用序数效用用第一、第二、第三这些顺序或等级

2、表示,不能具体加总和求和,只能相互比较。(1)效用的含义: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2)效用的理性:“人心不足蛇吞象”,《乌鸦与狐狸》,香烟、鸦片等都能满足人的需要(3)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水乡的一杯水与沙漠里的一杯水。说有个商人拉了一船葱去贩卖,在海上遇上了风暴,船被吹到了很远的一个海岛上。那个海岛的居民从没有见到过葱,一尝之下,惊喜异常,当作宝贝,结果用一船金子换了商人的一船葱,商人回来以后,有个邻居看着眼红,他想,那

3、个海岛的人一定也没见过蒜,于是就拉了一船蒜去那个海岛,也准备换回一船金子。你们猜,结果怎么样?海岛居民果然也没见过蒜,一尝之下,也当作宝贝,于是换给了他一船葱。对商人和他的邻居来说,金子的效用远远大于葱和蒜,可是海岛的居民却把三者一视同仁。笑话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8对效用的理解——《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

4、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对效用的理解——《傻子地主》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

5、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说明效用因时因地而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对效用的理解——《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一天,穷人

6、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幸免遇难。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

7、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说明物以稀为贵。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并可以求和加总。1、2、3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无法计量和加总,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次序。第一,第二无差异曲线方法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计算加总求和的,其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10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8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18效用单位。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

8、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即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来表示。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一样,是可以用基数来衡量的,即可以用1,2,3,4┈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多少,并且可以加总求和。消费者可以确切地知道每一种物品的效用大小,并能够计算出消费一系列物品给他带来的效用总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