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

ID:25305771

大小:6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9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_第1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_第2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_第3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_第4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论文.freelBA与知识创业的激情。商业,成了时代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企业家成了朦胧诗人、娱乐明星后新的风尚代言人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经济学家则是最权威的发言人,时代的季风正悄然转向。对于中国现代进程中的深切冲突,学者孙郁如是解读:“倘说鲁迅在心灵的意义上,呈现了人的尊严与价值,那么胡适则从技术的层面,为中国的现代进程设计了诸种方案。”上海的沉浮,恰是近代中国命运的缩影。这个传统中国的“边缘”,在西风东渐中迅速崛起成为“现代中国的钥匙”,又在时代剧变中成了“计划经济的排头兵”,20世纪90年代后再

2、度奇迹般复苏,并欲演绎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她有亚洲的味道,也能感觉到欧洲的存在,她是一个有活力而且充满诗意的地方”(洛朗·法比尤斯,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这种活力甚至让诺奖得主、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感动得想哭”。“我们曾两度在炮火中离开了中国,但与中国的合作永远不会中断”,自1902年在上海设立第一间分行以来,花旗银行中国分行曾两度停业,这面缤纷飘扬的花旗几乎见证了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1992年友邦保险一登陆上海,即以其保险代理人营销方式给同业带来强烈惊诧。“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像这样的都市,中断了半世纪,又要重新往那个方向

3、走去”,一位负责城市发展战略的上海市政府官员说。在内地凋敝农村的强烈反衬下,30年代上海的繁华犹如浮在中国社会表层的膜,虚幻而脆弱。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没有金融中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起飞,得天时地利人和,以深厚腹地与中国综合实力为坚实支撑,今日上海正迎来她的花样年华,并有望超越30年代的辉煌,尽管很大程度上将不再一枝独秀。这个“中国最强的地方政府”正通过塑造有限政府的努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重构民间创新的“冒险家乐园”,从而迎来全新的“上海的早晨”。张五常更预测沪港“双城”的易势:如中国大事开放金融,从开放时算起,5年后上海势将超越香港。

4、而法律专家恒方则认为,缺乏过硬的法律制度和独立的司法体系为制度保障,正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法治瓶颈。作为大国首都,北京显然对中国的南北均势具有战略意义。今天的北京正重焕青春,尽管空气里仍飘忽着权力的气息以及难以掩饰的“傲慢与偏见”。“老字号”与麦当劳比肩并立,平板车与“硅谷”相映成趣,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奇妙组合在一起,老北京-新北京-大北京的嬗变令人目不暇接。北京同仁堂,一家与花旗银行同为百年老店、经营“国粹”中药的本土商号,成功转型为现代企业,而一些“老字号”却陷于穷途末路甚或进了历史博物馆。抑或现代商业遵循的根本就是一套完全

5、不同的游戏规则?已入WTO门槛的“中华老字号”如何因应现代文明的挑战,开启“数字化生存”的未来之路?作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深圳曾负有特殊使命,并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幅射力。当深圳的自由繁荣与对中国实现历史性超越的希望融为一体的时候,这座从无到有一夜催生的城市甚至获得了足够的道德资源。曾以“蛇口(政改)试管”勇为天下先的深圳,入世后将在更高起点、以更成熟姿态重拾火炬,以新一轮改革旋风再领时代风骚吗?诚如是,以今日深圳之分量,其冲击波决非昔日边陲渔村这道“门缝”可同日而语。一种颇有投资银行意味的说法:香港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租赁和兼并案例,

6、最大的受益者曾经是英国,将来是中国。视香港为自由经济制度堡垒的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认为:“俄罗斯的改革没有中国般的成效,因为俄罗斯没有香港。”而在汪丁丁看来,香港的繁荣在哈耶克“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这一理论框架里具有普遍意义。历史轨迹显示,中国文明的重心大致自西北向东南移动,“2000年历史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一览各自的风华岁月。向有“北政南商”之说的中国,如今却出现了“经济北伐,政治南渐”的态势。有观点认为,“京派”与“海派”之分野,表面属南北差异,实为传统与现代的“中心”碰撞,其异质性甚至让人想到

7、中美之间的差异。这对“中国炉子”气质迥异,表象看,上海“富”,北京“贵”;北京“城”,上海“滩”;北京阳刚,上海阴柔。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北,犹如一根藤上结的瓜,并在不同维度上互构“双城”—“她者”的关系,其兴衰荣辱,恰是一个时代的镜像,并互为制度意义上的参照系。伴随中国改革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战略转移,作为“边缘”、“增量”的深圳异军突起,并迅速牵动上海、北京等“中心”、“存量”的改革大局。10年前邓小平南巡,这一“双城记”(以深沪为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政经文化资源最集中的“三剑客”,“80年代看深圳,90

8、年代看浦东,新世纪头10年看中关村”,只是“硅谷”、“中心”根本上只能是自由市场的内生产物,而非“规划”或粉饰而成。一份权威报告指出:21世纪初至中叶,中国最有可能进入国际性城市之列的只有上海和依托天津的北京,加上回归后背靠深圳的香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