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

ID:22361569

大小:69.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8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_第1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_第2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_第3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_第4页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做多”中国抑或“看空”中国?  ——历史岔口之“双城记”我所探求的不是一个日期,而是一个象征,一个转折点,一个我们被歪曲的道德历史进程中的隐秘时刻。——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那年你决定朝北而去,而我却必须往南远行;你度过那条潺潺小河,而我却翻越这座高山。那年你坚持往左的路,而我却抱定向右的心;你走进那座茫茫城市,而我却难离开这片乡里。经过多少年一切都已经无经找回,你我却都背着各自的疲惫,是否该丟掉心中的累赘,擦干这些年的眼泪;別忘了当年你我的约定,希望能总有一天再次相聚;共同分享彼此过去的经历,再

2、从头展现当年的豪气。——赵传,《你我的约定》“二百年来最有希望的日子,还是今天”24年前,邓小平为中国改革作出历史性的第一推动,幽闭已久的市场之手重获自由;10年前的南巡,巨人之手再度点亮改革之火。21世纪初,入世将再次催生中国改革的早春天气,掀起改革的“第三次浪潮”,推动一场中国式的“明治维新”吗?“在这部以西方为主的现代史里,中国处于边缘。这是‘文化’意义上的‘边缘’”,新千年前夜,汪丁丁守侯在“历史的边缘”,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则以感触的笔调写下:“惊回首,俱往矣!我要再说一次:二百年来,我们最有希

3、望的日子,还是今天。”曾长期领航世界船队,然在历史急流的转折处,“中国号”巨轮终因未能适时转向而被甩出主航道,从“世界的中央”深深坠落,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历经痛苦、迷茫,重又扬帆启程,并必将因而后来居上重享荣耀。龙困浅滩,重返大海,龙吟可期!以“大历史”观著称的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1985年得出一个当时并不引人注目的惊人结论:“中国已经完成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过程”,这位学人不无乐观地认为,中国已可“在数目字上进行管理”。“请你们回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举行的“中国经济论坛”发表演

4、讲时动情地向海外同胞发出呼唤。虽处“地球村”时代,然血浓于水,“我们这一代人无论身在何处,其实在精神上都无法走出这种家国梦想”,这位投行家的表白在某种意义上亦是“海归”的共同心声。华尔街的中国精英回来了,带着热忱与理想、不可替代的专业素养,然面临的挑战亦超乎想象:这是一个仅用10余年就走过西方100多年发展历程、被比作“赌场”的新兴转轨市场。现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的刘啸东,这位属于美国社会“百分之一”的中国学子1999年底回国时在有关表格“条件”一栏里填的是:没有。他说,这样年老时可以平静地告诉自己,我把

5、最好的年华给了美国,但不是全部。新千年第一天,“数字英雄”张朝阳从容登上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讲坛:跨越三百年的自卑,以一种儒雅平和的心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位出生于古都西安的中国“海龟”,以风险投资方式神话般缔造了一家被视为硅谷中国版本的互联X企业,在诠释财富与梦想的同时,更刷新传统商业规则与理念。张的故事,只是“中国新力量”历史性出场的序曲。天高任鸟飞,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性资产”与“外汇储备”,“海归”可谓适逢其时。身处“世界公民”的前夜,一个融合中西、兼具全球视野与中国关怀的社会群体正以主导性姿态进

6、入中国中心舞台,尽管暂止于技术层面并可能“水土不服”。作为异质性“增量”,假以时日,在引领21世纪中国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新生活风尚的同时,他们可能在根本上重塑这个国家的性格,创造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新中国”!用张五常的话说即:以中国知识青年作本位,人民币在21世纪会非常强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历史上曾有“天下主义”传统的国度正逐渐走出“1840情结”的阴影,“重回唐朝”,与世界展开全新互动:既非俯视,亦非仰视,而是正视。作为中国入世谈判的灵魂人物,龙永图以其对世界的深刻洞见表达了他对中国前

7、景的信心:“过去讲风水轮流转,今天,‘风水转到中国来’这样一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重组”中国:“一场永不回头的变革运动”作为重组、再造中国的关键一步,入世无疑是中国现代进程中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在历史面临大变动、大转折之际,我们一再与幸运女神失之交臂: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爆发于法国的政治革命、造极于美国的思想革命。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这个经济世界不像英国经济那样发生爆炸,因为它缺少‘足够强大的、能使核心升压的外围地区’。”在鲁迅眼里“动一把椅子都要流血”的中国,改革

8、类似于耗散结构,入世无疑是将“开放压力”持续内化为“改革动力”的催化剂,它“锁定”了改革路径,使之真正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即使你有“让世界停下来,我要下车”的冲动。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里是地狱的入口,这里必须弃绝犹豫彷徨”。“产权与交易费用是理解中国改革的钥匙”,张五常说得精彩,他亦曾告诫:中国渐进(改革)的话,印度这一关(指腐败制度化)就很难过。一个开放参照系的存在,无疑有助于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