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

ID:2532752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_第1页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_第2页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_第3页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_第4页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作者:褚薇薇,武步强,沙焕臣,王殿华【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发生率;Chius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s

2、t组大鼠肠黏膜MDA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肠黏膜细胞凋亡现象,Ipost组和IPC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组织病理损伤亦明显减轻。Ipost组和IPC组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保护抗氧化系统,从而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细胞凋亡;肠黏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临床许多疾病和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在其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1986年Murry等提出心肌在经受多次短暂缺血再灌后

3、,能在随后的长时间缺血中延迟并减轻心肌损伤,即缺血预处理。已证实,这一现象存在于不同种属的不同组织器官中[34]。但由于这种预处理需在缺血前施予,从而使其临床应用价值受限。Zhao等[5]于2003年首先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中证明,在再灌注一开始采用数个循环的短暂的灌注/阻断之后全面恢复心脏的再灌注,能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产生抗损伤作用,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外科干预措施——缺血后处理。随后的研究[6]也证实缺血后处理能够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种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器官的抗损伤作用是否具有普遍性,目前尚不能确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复制大

4、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抗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肠缺血再灌注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  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pragueDa进腹,用温盐水纱布将肠管推向左侧腹腔,暴露右肾内上方的肠系膜根部,找到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在其根部用无创伤血管夹

5、夹闭阻断SMA血运45min,造成肠缺血模型,然后松夹,再灌注1h后经颈动脉放血处死。  1.2.2动物分组及处理  动物随机分为4组(n=8):①假手术(S)组:仅行开腹,分离SMA不夹闭;②缺血再灌注(I/R)组:方法见模型复制;③缺血预处理(IPC)组:夹闭SMA5min和松夹5min作为预处理,2个循环,余同I/R组;④缺血后处理(Ipost)组:缺血45min后即刻行3个循环的灌注30s/阻断30s,余同I/R组。  1.3标本收集  动物被处死后,取小肠回盲部10cm以上的肠管。经冰盐水漂净,滤纸吸干,沿肠管长轴切开,用载玻片轻轻刮取肠黏膜部分,立即-

6、70℃分装冻存,2cm肠组织经40g/L甲醛溶液固定,常规制备小肠全层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和常规HE染色。  1.4观察项目  ①分光光度法测定肠黏膜MPO、SOD活性以及MDA含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②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按Chiu氏六级评分分析,取平均值。③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按TUNEL试剂盒步骤进行,以胞核呈棕黄色者为阳性。每张切片均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随机取5个视野,计数凋亡细胞数目及总细胞数目。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数目/总细胞数目×100%。以5个视野的均值代表每只动物的凋亡指数。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

7、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肠黏膜MDA含量和SOD、MPO活性的变化  与I/R组相比,Ipost组和IPC组大鼠肠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1);Ipost组与IPC组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表1)。表1肠黏膜MDA含量及SOD、MPO活性变化(略)  2.2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光镜下,S组肠黏膜绒毛完整,上皮下间隙无扩展,损伤均为0级;I/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