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

ID:2534943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_第1页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_第2页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_第3页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_第4页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致病性的对比性观察论文王小丽,马廉兰,刘志春,钟有添,谢水祥,曹镐禄【摘要】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CCCMC1a、ATCC14053)与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freell的菌悬液,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1.5ml/只;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0.5ml/只,于注射后6h开始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连续观察7d,记录动物发病情况:发病天数、死亡天数及死亡动物数、动物死亡率、存活动物数等,比较不同菌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待实验动物死亡后,分别取家兔肾组织印片及小鼠腹腔液涂片进行Hiss荚膜染色镜检,用显微测微计测

2、量荚膜层的厚度,各菌株随机计数40个酵母细胞的荚膜层的厚度值,取各菌株荚膜层厚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并且与菌株的动物致病性相联系,观察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果C1-2和C1-4相对于C1-1,C1-3,CCCMC1a,ATCC14053来说,具有很强的动物致病性。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在家兔及小白鼠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菌株和不同动物体内形成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果显示,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较小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明显宽厚,C1-1,C1-2,C1-3,C1-4组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比CCCMC1a,AT

3、CC14053明显宽厚,其中对动物高致病性的C1-2和C1-4的兔肾感染灶的菌细胞及鼠腹腔内菌细胞的荚膜最为宽厚。结论C1-2和C1-4具有很强的动物致病性,它们的荚膜与其它菌株相比较也更宽厚。荚膜可能是白假丝酵母菌的毒力因子,荚膜的宽厚与动物的致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临床菌株致病性荚膜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pathogenicityofthestandardstrain(CCCMCIaATCC14053)andtheclinicalisolationstrain(C1-1C1-2C1-3C1-

4、4)ofcandidaalbicansinmiceandrabbits,andtostudytherelatiorshipbeticeand72rabbitsearedonsabourandagermediumfor36hlbyphysiologicalsaline.1ml-1.5mlofthissolutionlinamouseabdominalcavity.Theanimalsalsicroscopicsurveyinginstrument.Thethicknessofaspeciman'saveragecapsuledefinedbytheaverage

5、thicknessof40sacccharomyceticcellals.Capsularstructure'sdistinctborderlinecouldbeseenintheyeast-likecellsonthesmearfromthethestandardstrainandtheclinicalisolationstrain,infectedmouseandrabbittissues(P0.01orP0.05).Buttheformationofthecapsulealsandthestrainspecimen.Resultsshoouse.Thet

6、hicknessofthecapsuleinrabbitsandinmouseofC1-1,C1-2,C1-3,C1-4yces)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新近报告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5.3%[1]。真菌感染在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占重要地位[2],也为AIDS病人并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3]。过去认为其不具有荚膜[4]。马廉兰等[5,6]从女性性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多株菌株具有荚膜结构。有关白假丝酵母菌的致病因素,现认为白假丝酵母菌的芽管及形成的假菌丝是其重要的致病物质[7,8]。荚膜与该菌的毒力是否有关未见报道,本文就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株对动物

7、的致病性及与荚膜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1材料与方法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医学院的病原生物学教研室。1.1材料由中科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南京)提供中央标准菌株(菌号CCCMC1a);由北大医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北京)提供国际标准菌株(菌号ATCC14053);由马廉兰课题组从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4株临床菌株,参照“深部感染真菌及其检验方法”[9]进行鉴定,作出芽试验、玉米琼脂培养、糖发酵试验等初步鉴定,并经中科院真菌菌种保藏中心(南京)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暂行自编菌号为:C1-1,C1-2,C1-3,C1-4。由中山大学动物实

8、验中心提供BALB/c小鼠120只,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