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

ID:2535699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_第1页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_第2页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_第3页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_第4页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现象学视角下的中学德育一、目前中学德育工作缺论文联盟.L.乏活力的几点原因  (一)学校德育内容片面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目前中学德育内容政治色彩浓、起点高,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如,大篇幅的宣传共产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理论知识,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不相吻合,缺乏感染力;注重正面典型的树立,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忽略对反方面事例的深度剖析。当学生们步入社会后,他们会深深地感到学校与老师灌输的德育思想只存在于精神的象牙塔里,在现实考量面前不堪一击。  (二)德育过程中学

2、生主体性丧失  德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呈现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面。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强调教师是教育者,将学生看作被教育和任意塑造的对象,提倡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学过程呈现出授受景象。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奴属关系。其结果是,在德育活动中,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漠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被钳制,学生学习的乐趣与愿望被剥夺。  (三)德育影响不连贯,德育效果甚微  社会、学校、家庭的德育观念、教育要求、德育方法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德育效果不连贯,削弱学校德育力量

3、。学校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但不可否认社会、家庭导向的潜移默化作用。  (四)德育首要地位的沦落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为首,德育向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是教育的灵魂。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只见分数,不见人的陈旧观念盛行,德育执行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计划与方案,或是德育措施不落实,德育为首已成空话。  (五)学校德育课学生评价体系的不足  首先,学校德育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传统德育课评价仅限于以考查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对学生一段时期的思想品德进行终结性评价。其次,德育

4、评价的内容、方式过分单一。采取单一笔试的方法来判定学生思想品德分数的高低,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德要点的记忆,不能体现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能力。这种评价重考试、轻实践,其本末倒置的做法与德育的课目背道而驰。考核只看分数,不看思想品德,更不看外显行为。德育课所要培养的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素质、精神境界、人格等内隐素质是无法精确测量的,教育效果的长期性也使量化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

5、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学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方向发展。  (二)从现象学生活世界角度看德育过程  现象学把日常生活世界称之为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与源泉,是德育促进学生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之地,德育工作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紧紧抓住现实生活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洋

6、溢着地方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生活走进德育课堂,学生便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使学校德育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道德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  (三)从现象学主体间性角度看德育主体关系  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主体性哲学逐渐向交互主体性哲学转变。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交往中所形成的内在关系,交往的双方或多方都是平等的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德育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质与

7、量,在对德育活动的效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活动中,教师总是依据的已有观念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内在需要,理解、接受或拒绝教师的影响。根据交互性主体原则,德育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作风民主、平等。德育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相互客体化和对象化,将必然导致德育的低效。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情景,就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将学生看作独立人格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论文联盟.L.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愿意倾听学生、鼓励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发表自己立到的

8、见解,并认真分析其见解、改进教育条件和教育方法,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达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德育质量的提高。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实际出发,根据其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内容,选用德育方法和形式来进行针对性教育。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不平衡性。其次,要根据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