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

ID:25401232

大小:8.87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1-20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_第1页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_第2页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_第3页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_第4页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 古人的衣食住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人的衣食住行1衣:古人的服装,古代达官贵人着丝绸的服装,老百姓着布衣。食:古人的饮食,书上讲的是与食相关的器物,最早有陶、鼎等,但早期的鼎被礼制化了,后又有了瓷器等。住:古人的起居之址,在书上讲的是与住相关的家居,家具的形成及其审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行:古人的出行,书上讲的是与古人与行相关的舟、船、车、马等。2第一节衣着和佩饰狭义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了一切蔽体的东西。有:头衣、上衣、下衣、足衣。3一、古代的头衣1.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即是头。加元服就是行冠礼。2.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3.贵族戴冠、冕、弁;平

2、民戴帻。41.帻(zé)——平民百姓的头衣帻的作用是盖住发髻,可以一直盖到前额。应劭《汉宫仪》上说:“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2.陌头、绡头、帩头陌头是一种汉族平民的头饰,也叫做“络头”“绡头”“缲头”“幞头”等,用以腹部从后面向前额交叉再绕髻,或在额上打结。《新唐书·輿服志》说:“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孙策传》:‘张津常著绛帕头’。帕头者,巾帻之类,犹今言幞头也。”3.角巾“角巾”,其实就是幞头的原始形态。角巾多用于士子,因巾上带有棱角而得名。制出东汉,流行于魏晋。后借指隐士或布衣,归

3、隐。56曹操刘邦通天冠7万历皇帝的金冠万历孝端皇后的凤冠8(三)妇女的头饰髲(bì)髢(dí)、巾帼、发笄、发簪、发钗、步摇慈禧翡翠簪清代簪明.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白玉笄石榴石镀金步摇慈禧翡翠簪银钗清代钗9二、体衣1.上衣襦:短上衣。襦有长短之分,长襦“自膝以上”,短襦“施腰”,有时称腰襦或小襦。襦为一般人(包括奴仆)平时所服,“深衣”(连衣、裳为一,下面垂到踝部)则是“士”阶层以上的人的常服、庶民的礼服。1011深衣深衣是贵族上朝和祭祀时穿的,庶人以深衣为礼服。122.寒衣(1)裘古人最常见的冬服是裘。裘是皮衣,毛向外,《说文》“

4、表”下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其中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为达官贵人所服。鹿裘、羊裘则最一般。(2)袍、襺絮新丝绵的叫茧(襺),比袍高级;絮乱麻和旧丝绵的叫袍。1314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1)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一种是交领;一种是直领。(2)衣襟又称衽。襟要右掩,“左衽”就是“异服”。(3)衣服身后的下摆叫裾。裾可以长垂至地。(4)褎:同袖。古代袖子较长,垂臂时手不露出,所以有长袖、修袖之说。古代袖子宽大,所以又有广袖、大袖。袖又称袂。袪:袖口、袖子。15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

5、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颜师古据《说文》作注:“缙,赤色也。绅,带也。或作‘搢’,搢,插也,谓插笏于带也。《晋书·舆服志》:“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16三、胫衣1.绔、袴绔:也写作袴,裤子。“纨绔”是有钱人穿的,“纨”是织造较为细致的生绢,后“纨绔”专指富贵又不务正业者。2.裳《说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释名·释衣服》:“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

6、以自障蔽也。”“裳”和“常”为异体字。3.裈裈:与现在相似的裤子古代叫“穷绔”。穷绔,又名裈。1718四、足衣1.鞋古代的鞋有屦(jù)、履、屩(juē)、屐(jī)、鞮(dī)等名称。屦,《说文》:“履也。一曰鞮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说:“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鞋)。”(1)屦(草屦、葛屦、丝屦)(2)履屦,在战国之后通称为履。(3)舄(xì)古代贵族男女参加祭祀、朝会所穿的礼鞋。一般鞋履均为单底,而舄则用重底,即将鞋底做成双层,上层用皮革或布,下层用木。唐以后,祭服用舄,朝服用皮靴。(4)屐颜师古《急就篇注》:“

7、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南北朝时士族大夫好屐,以为常服。19晋代织履清代高底鞋202.袜(1)古代的袜子,是用布帛、熟皮做的。字作韤、韈。《说文》:“韤,足衣也。”(2)按照古代礼节,臣见君,需解袜然后登席。21五、佩饰古人十分重视身上的佩饰,不仅用以美化自身外形,而且借以标志身份等级。1.佩玉玉是最重要的佩饰。(1)环环是环形玉。《说文》:“环,璧也。肉好若一谓之环。”即当中空心的直径与四周玉的宽度相等。环是表示修好,恢复原来关系的圆玉。后代诗文中的环佩则多指妇女的佩饰。(2)玦玦的名称来源于“决”,而且形制又是“

8、缺”,断开的两边不相接,所以古人常以玦寓以“决”义。玦是表示与人绝交、毫不妥协的圆玉。222.佩韦、佩弦与佩玉有相似用意。《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常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常佩弦以自急。”韦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其性缓;弦在弓上绷紧,其性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