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

ID:25514769

大小:1.3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20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_第1页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_第2页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_第3页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_第4页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衡永志李燕余长虹徐志明程甫德茶叶机械杂志1998年第4期霍山黄芽在唐代就列为贡茶。1971年恢复制作,1990年评为部优产品。该茶历来采用手工加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工制作名优茶已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为此,1995年我们从衢州市微型茶机厂引进一套名优茶加工机械,进行霍山黄芽机制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经过品评后认为,机制成茶品质高于手工制作。下面就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技术作一总结。一、机械配置及工艺技术规程1.机械配置6CST-30型微型连续滚筒杀青机1台;6CLF-50型往复理条机1台;6CHW-1.6型连续微型

2、烘干机(包括配套金属热风炉)1台套。以上机械均选用煤柴式炉灶,可以就地利用山区薪柴资源。2.机制工艺技术霍山黄芽机制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鲜叶摊放鲜叶采回后,先在通风良好处摊放4h左右,摊层厚度2cm上下,以叶质变软、失重量在10%左右(失水率2.5%一2.7%)为宜。杀青先对滚筒进行预热,并同时将杀青时间调整在1.5min左右。待进茶口温度达120℃时即可投叶。刚开始投叶应稍多一些,正常投叶量以0.06kg/次和10次/min为宜,台时鲜叶处理量约35kg。杀青过程筒温应力求保持稳定。理条待理条机槽内温度达85℃左右时即

3、可投叶理条,每机次投叶量为1.5kg杀青叶,各槽投叶量要均匀。理条时间约4min,当茶叶已成条并且松紧适宜时即可出叶。如果发现槽内有茶汁积滞,应用制茶专用油擦拭槽面,以保持槽面光滑。理条叶出锅后摊凉20min,摊层厚度2cm。理条机的台时杀青叶处理量为20-25kg烘干霍山黄芽分初烘、复烘二段进行。将温度升至125℃左右即可上叶初烘,烘层厚度约1.5cm,,全烘程时间6-7min烘至茶叶手握有刺手感、折梗易断、白毫初显为宜。出烘后应摊凉2h左右,并应拣去飘叶等杂质。复烘采用低温慢烘工艺,热风温度以90℃为佳。摊叶厚度2.5cm左右,烘程时间

4、约15min,待手捻茶叶成粉末即可。台时产量约8kg。成品茶白毫显露,色泽润绿微黄,松紧适度,形似雀舌。霍山黄芽机制与手制的效益对比机制全程需4人配合操作,8h可制干茶68kg,人均产量为17kg/天;手制2人配合操作,8h仅能生产3kg干茶,人均产量为1.5kg/天。机制工效是手制的11.3倍。机制生产费用为5.9元/kg,手制为16.7元/kg,机制比手制节省费用10.8元/kg归纳起来,霍山黄芽采用机制具有劳动强度低、劳力节约、耗用能源少、茶叶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霍山黄芽的产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生

5、产单位的经济收入。扁茶机制新工艺试验初报胡作丰,王碧林中国茶叶加工2005.(2):34莲都区现有茶园873公顷,年产茶叶280t,产值2000万元,生产的茶类有扁茶,香茶等,其中名茶以扁茶为主,年产量约234t,产值1900万元。历年来扁茶是手工炒制,全区有各种炒茶锅500余台,由于手制扁茶化工大、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生产效益低,且又不适应茶叶无公害生产的需要。经过实践探索了一套三机配合制扁茶的生产新工艺:即以筒式杀青机、槽式理条机、三锅连续扁茶机进行三机配合制作,充分利用各机优点,相互克服各机的缺点,从而提高机制扁茶的品质,提高加工

6、的经济效益,为开展机械化加工扁茶提供较好的工艺。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压扁机茶条不够直,有开叉条,用理条机来克服,理条机色泽暗用杀青机克服。其制作工序:先用杀青机完成杀青阶段,即破坏酶活性,驱走水蒸气,再用理条机整理茶条,最后用压扁机压扁、压平、磨光茶条。1.2具体操作(1)4月22日购中档青叶32.Sk}(价32元/k},制干茶8.3k},折干率25%),进行试验。(2)杀青采用50型滚筒杀青机,其筒温250C左右,投叶量1.Sk},杀青时间4min,进叶后2min开扇直至出叶。这样叶色绿,水蒸气充分散发,避免理条过程叶色发暗。(3)理条

7、采用6槽理条机,槽温140℃左右,投入杀青叶6.Sk},理条时间6min。运动速度:开始2min茶叶有跳槽现象为宜,2min后加压棒,运动速度以压棒不跳槽为宜。出叶程度以茶条略有触手感,但尚软为度。1小时加少许制茶油一次。(4)压扁采用三锅连续压扁机,锅温:第一锅140C,二、三锅120C,投理条叶O.OSk}。当第一锅中茶条呈扁形,可开闸进入第二锅,第三锅中茶条已扁平,可开阐进入第三锅,当茶条已达光滑度可出叶。6CDM一42里名茶多功能机,扁形茶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的研究李传忠茶业通讯2009.6选定扁形茶全程机械化加工(电加热方式)的五种

8、不同工艺作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分析不同工艺的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和所制茶叶的不同品质风格。试验设五个处理,A:6CSM-40型名茶杀青机杀青-6CDM-60型名茶多用机做形-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