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

ID:25550644

大小:16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_第1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_第2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_第3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_第4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750·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1月第7卷第21期ChinJClinicians(ElectronicEdition),November1,2013,Vol.7,No.21·综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钱磊崔久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是IL-2对人体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且研究者期望获得更好的临床存在肿瘤周围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包括CD4+T细胞、CD8+T反应率,在过继治疗之前使用化疗及放疗预处理方案以提高TIL细胞、调节性T细胞

2、、B细胞、NK细胞、NKT细胞、巨噬细胞的疗效。等,以CD3+T细胞为主。TIL在肿瘤周围浸润的程度及CD8+T使用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的清淋预处理方案可以减少具有细胞所占的比例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呈明显正相关[1]。但部分TIL免疫抑制作用的髓系抑制性细胞、调节性T细胞,以及可以竞在肿瘤抑制性微环境中呈免疫耐受状态。基于TIL的过继性细争性结合对于T细胞的存活有重要作用内稳态细胞因子(如胞治疗(adoptivecelltransfer,ACT)是将浸润在肿瘤周围的淋IL-7、IL-15)的细胞,从而提高内稳态细胞因子的水平,提

3、高巴细胞分离,经体外培养,活化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过继到体内的TIL的存活时间[6]。而全身放疗(totalbody而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离体培养的TIL可以脱离肿瘤抑制性irradiation,TBI)可以破坏肿瘤基质,使肿瘤脉管系统的黏附微环境的作用,再次活化。因TIL的ACT具有肿瘤特异性好、分子表达水平上调,有利于肿瘤敏感性的T细胞的浸润。此外,抗瘤谱广、杀伤活性强以及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的优点,在肿瘤TBI还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共生菌群,提高血清中脂多糖(LPS)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中受到较多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TI

4、L的水平促进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和CD8+细临床应用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胞的活化,以及提高系统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来增强ACT的疗一、TIL作用特点效[7]。用于过继治疗的TIL常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并加入IL-2培研究数据显示,在TIL过继转移之前使用环磷酰胺和氟达养而获得。肿瘤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免疫耐受性,拉滨化疗的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的TIL过继免疫治疗,使黑色而当这些细胞脱离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后,可重新获得活化和素瘤患者的客观临床反应率从单独使用

5、TIL的20%~30%提高克隆增殖的能力。TIL是异质细胞群,主要通过其中CD8+T细到大于50%[3,8]。而用此种化疗方案加上TBI,客观临床反应率胞发挥杀伤肿瘤作用。一项基于TIL的ACT治疗黑色素瘤患者进一步提高,达到72%,并且有40%完全缓解率[3,6]。另有一项 的II期临床实验证实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越高、越具有早期效果非常显著的临床试验中,患者被分为TIL+化疗组、TIL+分化的效应表型、共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B和T淋巴细胞衰减化疗+2Gy放疗组、TIL+化疗+12Gy放疗组,客观反应率分因子(B-an

6、dT-lymphocyteattenuator,BTLA)的频率越高则对别为49%、52%、72%,93例黑色素瘤患者中有20例(22%)肿瘤的清除能力越强[2]。肿瘤完全消退,有19例(20%)患者肿瘤完全消退超过3年[9]。同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在一定的范围内,清淋的强度与TIL过继治疗的抗瘤活性相比,TIL有其自身的优势。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只能识别之间有正相关性。但过强的清淋作用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有限的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而TIL能够广泛识别那些已抗瘤免疫的活性

7、也会随之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清淋预处理方知和未知的肿瘤抗原[3],并且,以黑色素瘤为例,基因修饰的T案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10]。细胞能够识别皮肤、眼、耳中正常黑色素细胞所表达的抗原,2.联合应用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不同机因此产生毒副作用,而TIL虽然有一些针对自身非突变抗原的制共同的作用,对肿瘤的治疗也应考虑多环节、不同方法的综TCR,但是并不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副作用[4]。合运用。抗肿瘤免疫的调节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增强抗肿瘤二、临床应用研究免疫作用,另一方面是抑制免疫负调控作用,同时考虑这两个1.临

8、床应用成果: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TIL临床因素才能达到最佳的抗瘤效果。此外,可将免疫治疗与传统的研究涉及各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如鼻咽癌、肾癌、肝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一方面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促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但大多数处于I/II期临床试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另一方面免疫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