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ID:25565572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论文.freel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收缩减弱组的mRNA表达又明显低于收缩正常组(P<0.05),且CCKARmRNA表达的变化与胆囊排空率呈显著正相关[6]。胆囊运动受内分泌和神经的调控。调节胆囊运动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促动力激素,包括缩胆囊素、胃泌素、胰泌素、胃动素、神经肽Y、P物质等;另一类为胆囊运动抑制剂,包括肠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胰多肽、肽YY,以及前列腺素、NO、雌激素等[7]。内分泌和神经调节异常都会影响胆囊收缩,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另外,全胃肠外营养(TPN)、胃肠道手术后禁食、胃大部分切除等也会影响胆囊的运

2、动功能。2.2胆囊粘膜功能异常正常胆囊粘膜有分泌功能,其分泌蛋白在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粘糖蛋白是一种成核因子[8]。胆囊上皮有脂质吸收作用,在胆石病患者中,胆囊上皮细胞选择性吸收胆汁胆固醇和磷脂的能力降低。Conter等[9]认为胆囊结石形成早期磷脂与胆汁酸比值升高,胆汁浓缩,产生促成核作用。胆汁的浓缩伴随着胆汁的酸化,而酸化能提高钙在胆汁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胆囊结石的形成。3脂类代谢异常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脂质运输、代谢、分泌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血浆HDL参与机体胆固醇逆转运,将机体内过多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代谢。参与该摄取过程的是肝脏清道夫受体(SR2BI),研究表明S

3、R2BI在调节血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胆石病的关系正受到关注[10]。当小鼠肝脏过度表达该受体时,血浆中HDL受体含量降低,而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若破坏肝脏表面的SR2BI,则在升高血浆HDL的同时,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袁作彪等[11]在实验中发现,高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时肝细胞有较严重的脂肪变性及淤胆表现,但胆汁中总胆固醇变化不明显,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可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提示胆固醇与胆结石的形成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关系,从而确定最终形成胆固醇或胆色素结石。原因可能是:总胆汁酸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升高会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有效用于胆汁酸的原料减少,而且肝细胞的脂肪变

4、性,可直接影响到7a羟化酶等的活性,其正常合成胆汁酸的功能受到影响,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其降低钙离子浓度与活度的效应不能充分发挥,致“胆红素钙”向着沉淀的方向进行。瘦素(leptin)发现于1994年,是脂肪细胞分泌的16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能量平衡、摄食、生长发育等作用。Hyogo等[12]研究发现leptin通过清除脂肪组织中过量胆固醇、增加血胆固醇排泄,导致胆汁胆固醇饱和,促进胆石形成。雷正明等[13]研究发现胆囊结石组leptin显著高于肝胆管结石组,且leptin与体重指数、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呈正相关。4胆石形成学说胆汁中溶解状态的胆固醇形

5、成胆固醇单水结晶(CMC)的过程称为成核。目前在成核活性蛋白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研究表明糖链参与和介导了胆石的形成,对调节成核效应蛋白活性起重要作用;②最强促/抑成核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在众多的成核活性蛋白中究竟哪种最具病理学意义,尚缺乏系统研究和比较;③胆石的形成与否取决于促/抑成核因子活性的强度比,促成核因子活性超过抑成核因子有助于胆固醇成核,反之则会抑制结石的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促/抗成核因子的不断发现,人们一度期待,这些成分将被分离出来,并最终用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预防和治疗[1113]。遗憾的是,这一目标始终没能实现。近年来,促/抗成核因子的确切作用也受到质疑。已知胆

6、色素结石的发生与胆道感染有密切关系,细菌参加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胆汁及胆囊粘膜中,显示螺杆菌感染和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推测HP参与胆结石形成,感染破坏胆囊功能、损伤胆管粘膜使胆汁淤滞,同时胆囊、胆管损伤后又利于其他细菌的侵袭,促进结石形成。但是,胆汁细菌感染是发生在胆石形成前还是后仍不明了,但可以肯定胆固醇结石不是无菌的[1416]。5胆石形成的基因研究胆囊结石的发生可由多种未确定基因和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所形成。通过对人群、家系和动物研究提示胆固醇结石病具有遗传性。迄今已经有23种Lith基因被确认[17

7、],其中Lith1和Lith2的重要性已肯定。有研究发现[18],编码胆汁酸盐输出泵或ABCB11的基因被认为是Lith1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胆囊结石的基因研究为最终揭示胆石的发病机制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它在理论上解释了胆囊结石的发生为何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有的研究发现:有些基因,如载脂蛋白E、胆固醇载体蛋白2、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HMGCoA还原酶、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脂转移因子、胆固醇7a羟化酶等基因影响胆固醇的代谢;有些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