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

ID:25576560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_第1页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_第2页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_第3页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_第4页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观察邹小量杨枝芳朱胜华杨杰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对位置性眩晕(良性)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64例位置性眩晕(良性)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止晕,镇静及改善脑循环等对症疗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愈68例(82.93%),好转9例(10.98%),无效5例(6.10%),总有效77例(93.90%);对照组,治愈53例(64.63%),好转12例(14.

2、63%),无效17例(20.73%),总有效65例(79.2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位置性眩晕(良性)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低,疗效佳等优点。应推广于临床。.jyqkont复位法,Harvey复位法,Epley复位法[3]。为分析手法复位对位置性眩晕(良性)的临床疗效情况。现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4例BPPV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试验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164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2例。164例患者均符合相关纳入标准。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48例。年龄17~78岁,平均(55.9±8.2)岁。病程1~6个月,平均(2.8±0.9)个月。病史:高血压(原发性)29例,高血脂16例,颈椎病24例,冠心病8例,头部外伤史5例。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HC-BPPV)9例;中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PC-BPPV)73例。试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49例。年龄18~78岁,平均(56.1±

4、8.1)岁。病程1d~7个月,平均(2.9±0.9)个月。病史:高血压(原发性)28例,高血脂17例,颈椎病25例,冠心病7例,头部外伤史5例。HC-BPPV9例;PC-BPPV73例。1.2纳入标准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4]的相关标准制定相关纳入标准。①头部处在某一特定体位所诱发的眩晕(短暂性,仅持续数秒钟至一分钟)。②诱发试验,可诱发出眩晕及眼震。患者上半规管或者后半规管病变时。Dix-Hallpike的试验结果呈阳性。患者水平半规管出现病变时,滚转试验结果呈阳性;且潜伏期较短(<0.5min),眩晕具有疲劳性。

5、1.3排除标准根据《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5]制定相关排除标准。①164例患者经颅脑影像学检测,均未见显著异常;②无慢性中耳炎;③无严重心脏病;④无梅尼埃病;⑤无严重颈椎病变。1.4检查方法①Dix-Hallpike试验。检查时,嘱患者坐在床上,头偏向一侧(45°),然后,快速的将其放倒,使患者头部超过床缘并下垂(30°),若患者出现眼震(快相旋转性)及视物旋转症状,即为阳性。②仰卧侧头试验。检查时,嘱患者坐在床上,然后,快速的将其放倒(仰卧位),随后将患者头向一侧旋转(90°),若患者出现眼震(水

6、平性)及眩晕,即为阳性。在上述两种检测中,头转向哪测患者出现眼震,则代表哪测存在病变。该研究中,164例BPPV患者中,HC-BPPV18例;PC-BPPV146例。1.5治疗方法对照组82例患者采用止晕,镇静及改善脑循环等对症疗法。试验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治疗,即73例PC-BPPV病人采用Epley复位;9例HC-BPPV病人采用Lempert复位。试验组73例PC-BPPV病人采用Epley复位(改良)。①将患者头部转向病灶侧,倾斜45°;然后,快速将患者放倒(使之处于仰卧位),使患者头部超过床缘并下

7、垂(30°),停留30s。②将患者头部转向健侧(90°),使病变耳朝上,然后,停留30s。③嘱患者将身体转向健侧,头部随之转动,面向地面,停留30s。④嘱患者坐起,低头(30°)。试验组9例HC-BPPV病人采用Lempert复位。①患者在治疗床上平躺;②将患者头部转向健侧(90°);③嘱患者随之转动身体,即有仰卧位变成俯卧位;患者头部保持不动;④转动头部,使患者面朝下;⑤继续转动头部,使病耳朝下;⑥嘱患者直立。值得注意的是,每次转头动作需在短时间内完成。若患者处于某一头位时感觉不适、头晕,则应停止转动,密切观察患者眼震

8、情况,待到眼震消失30s,重复刚才转动动作,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进行手法复位1次/d,每隔3d进行1次随访。若患者再次发病,可继续接受治疗,直至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1.6疗效评定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痊愈:眩晕和处在某一位置触发的眼震,完全消失;好转:与治疗前相比,眩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