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ID:26402746

大小:3.1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2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_第1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_第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_第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_第4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钟春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多见性BPPV是导致眩晕的常见原因大约20%的眩晕是BPP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大,BPPV的发生率上升老年人中,50%的眩晕是由BPPV引起的调查显示(Oghalaietal.2000)城市常住老年人中,9%被查出患有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亦称管石症,部分病因是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淀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

2、管,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图示椭圆囊球囊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因为年老、外伤、感染或者其他内耳病变而脱落,进入半规管而引起“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球囊内也有“耳石”,即使脱落以后也不会进入半规管,所以不会引起BPPV。正常情况下,“耳石“通过”DARKCELLs“(暗细胞)吸收,或者自然溶解。前庭部分解剖图前庭部分解剖图解剖可见后半规管-冠状面,上半规管-矢状面,外半规管-水平面。前庭部分模拟解剖图“耳石”移位示意图前庭部分解剖图前庭部分半规管是

3、三个膜性管腔,它们依次排列形成协调的系统。水平半规管有两个开口与椭圆囊相交通,与水平面形成30度夹角。另外两个半规管都呈垂直位,彼此之间存在相切关系。上半规管朝向椭圆囊顶的内外方向。两个垂直的半规管共同构成一个总开口与椭圆囊的后面连接。水平以及上半规管的前开口和后半规管下口都形成膨大部分,我们称为壶腹。壶腹中央的I型毛细胞较周围多,边缘含有移行上皮,由含有很多皱折的细胞组成,据认为这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也就是所谓的暗细胞。出生后,毛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差,因此,一旦损害的话,功能的丧失可能是持久性的。其中,三个半

4、规管是相互垂直的,分别为外、后和上半规管。这些半规管含有能够流动的内淋巴液,可以头或身体的位置变化发生流动,通过半规管的感受器使大脑感知三维空间的运动,即左右、前后和上下方向,而三个半规管都直接与椭圆囊相沟通,后者又通过球囊管与球囊相连接。前庭部分解剖图BPPV的临床类型二、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前半规管BPPV。以上3类,均可双侧发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法门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Epley氏耳石复位和Semont氏释放疗法,前者主要是针对后半规管型,而后者则对水平半

5、规管型BPPV患者更为适宜,也有人将这两种技术进行整合改良成为Epley氏改良耳石复位法,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这两种技术的目的都在于将脱落的耳石碎屑从耳的敏感部分移动到不敏感的部位,以便随着运动不引发前庭的激惹,缓解或消除眩晕症状。每种方法需要十五分钟时间,其中Semont氏方法也称为释放疗法,需要病人从一侧卧位快速转向另一侧,反应比较剧烈,因此,尚未得到普及。我所讲的是Epley氏改良耳石复位法,也就是最常用的。治疗前的准备1.诊断清楚;2.判定病变侧;3.设备准备。一.诊断方面诊断标准:1.于重力作用方向相

6、关的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眩晕呈旋转性或漂浮感,可伴轻微头痛.恐惧.及不稳感等症状。2.Dix-Hallpike检查引出特征性眼震伴眩晕。3.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和后颅窝肿瘤和其他中枢神经紊乱之疾病鉴别。二.Dix-Hallpike检查患者由坐位变换为平卧位,头部向一侧转动45度,平卧后头部继续向后仰20度。可以发现患者突然发生眼震。三.设备准备需诊断床.+15-20度凸透镜.手表.手电筒等Dix-Hallpike检查Dix-Hallpike检查方法该实验具体操作时由测试者手持患者

7、头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迅速平卧,在保持上部躯体水平条件下,头向左右转动各一次,使一耳朝向地面。BPPV患者在经过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发作和旋转型眼震,通常持续20-30秒,患者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转型眼震,上述位置重复数次后眩晕和眼震不再出现(眼震有疲劳感)。Dix-Hallpike试验BPPV的眼震特点BPPV的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短潜伏期(一般1~5秒);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眼震有疲劳性) (1)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现向下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

8、变为向对侧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转性眼震。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石症持续时间>1min。 (2)外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向双侧均出现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管结石);向双侧均出现向上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嵴帽结石)。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的持续时间数秒~数分种不等。 (3)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现向下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