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

ID:2558242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_第1页
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_第2页
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_第3页
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 行业特征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全面深入地研究了IPO效应的行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IPO效应,行业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行业门类上市公司间的IPO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同一行业门类中不同子行业公司间的IPO效应无显著差异性。  一、文献回顾及理论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PublicOffer

2、ings,IPO)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金融经济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领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关于IPO的全球折价现象、新股热销现象和长期弱势现象等IPO公司的市场行为研究领域。绝大多数研究IPO公司业绩波动的文献发现IPO公司首次公开募集之前存在盈余管理,在上市之后经营业绩呈显著下降趋势。例如,杰恩和金尼(JainandKini,1994)对首次招股的美国公司在招股后的总资产报酬率或营业表现研究发现,发行人的资产报酬率在招股后均有下降趋势,针对这一研究结

3、果他们的解释是:上市后的代理人成本上升;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提高首次招股前业绩,后来正数的酌定应计项目逆转等导致业绩下滑;首次招股安排在业绩好时进行,后来良好业绩无法保持。拉夫兰和里特(LoughranandRitter,1997)发现公司在IPO当年的报告收益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下降,公司的收益表现往往以IPO当年为分界线呈“倒V形”。近年来,国内学者对A股公司IPO效应的研究也有所涉及。如洪剑峭和陈朝晖(2002)对A股市场IPO效应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卢文彬等(2001)和刘谊等(2004)研究

4、了股权结构对IPO效应的影响。从行业特征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的IPO效应的文章却很鲜见,如阿罗尼、李和王(Aharony、Leeandedian卡方检验值虽然比Kruskal-edian卡方检验值都不显著。因此,同一行业门类不同制造业大类之间的IPO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责任编辑:admin)(三)IPO效应行业特征的回归分析  由表3可见,八大门类中除了水电煤气供应业的IPO效应不显著外,其他行业门类的IPO效应都非常显著。水电煤气供应业的检验结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对水电煤气等基础性产业的政

5、策支持,使这些行业的公司管理者缺乏在IPO前调高经营业绩的压力;二是水电煤气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使该行业本身具有较高的盈利空间和保持长久的盈利稳定性。信息技术业的IPO效应最大,其值为-12.34%,其缘由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同时,信息技术业属于高资本密集型产业,一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需要巨额的资金进行支撑,而获准上市是公司筹集巨额资本的最佳途径,因此,信息技术业公司的管理者就会想尽办法在公司IPO之前调高自身的业绩达到获准上市的目的。  房地产及建筑业是第二大存

6、在IPO效应的行业,其值为-8.92%,缘由可能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为防止中国经济过热长期对房地产及建筑业采取限制上市的政策所致。然后,依次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就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制造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其具有较高的IPO效应,并不难想象。但是农林牧渔业长期以来作为政府政策扶持的一个行业具有如此高的IPO效应却出乎意外,可能是农林牧渔业的高自然风险性和长期的农业资本投入短缺所致。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对国内A股市场公司IPO效应的行业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证

7、研究。综合实证研究结果,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IPO效应,但并没有呈现出典型的“倒V形”特征,行业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中国不同行业门类上市公司间的IPO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是行业间普遍存在的。约有6.1%的IPO效应差异可由公司所处的行业门类来解释。  第三,同一行业门类中各子行业大类公司间的IPO效应无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不同行业门类公司间的IPO效应差异程度远高于同一行业门类各子行业大类公司之间的差异程度。  公司IPO效应的进一步扩散,将

8、动摇国内证券市场的基石,同时也对投资者保护极为不利。因此,目前就如何降低中国上市公司的IPO效应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期持续地健康发展所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就中国新股发行的现状而言,主要是进一步加快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盈利预测的审计鉴证作用,提高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