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进忠《证治备要》----乙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

ID:25598050

大小:380.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1-21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_第1页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_第2页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_第3页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_第4页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进忠《证治备要》----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进忠《证治备要》----乙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大法 中医认为:支配、调节、管理呼吸的脏腑主要在肺,并受着肾、肝、脾、心和六腑的影响,因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不但要治肺,而且要治其他脏腑,其常用治法大致有十二种:一、疏凤解表法:适用于邪客肌表的表证。常见的有风寒和风热两类。风寒表证: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治宜辛温解表,药如:麻黄、紫苏、荆芥、防风、桂枝等药。风热表证;表观头晕痛、鼻塞口干、发热等,治宜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菊花、薄荷、蝉蜕等。二、宣肺止咳法:

2、适用于外邪客肺,肺气不宣的咳嗽、喘,咽喉疼痛,药如:桔梗、麻黄、蝉蜕等。三、降气止咳法:适用于外邪阻肺或痰湿壅肺,肺气不降的咳嗽、喘,药如:杏仁、紫菀、冬花、苏子、旋复花等。四、化痰止咳法:适用于痰阻于肺,肺气不降的痰多咳喘。由于痰的性质不同,所以治法又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清热化痰的区别。燥湿化痰法:适用于湿痰的胸脘痞满,咳吐痰涎,舌苔白腻,药如:半夏、橘红、陈皮、苍术等。温化寒痰法:适用于寒痰的咳吐白痰,遇寒加重,药如;细辛、半夏、橘红、干姜等。润燥化痰法:适用于阴虚肺燥的咳嗽少痰,或夜间干咳,药如:沙参、

3、麦冬、天门冬、百合、玉竹等。清热化痰法:适用于肺热痰多,咳吐黄痰,药如:瓜蒌、马兜铃、黄芩、贝母等。五、养阴润肺法:适用于阴虚肺燥的干咳无痰,夜间干咳加重,口干,药如:沙参、麦冬、天门冬、生地、百部、玉竹、百合等。六、补益肺气法:适用于肺气不足的气短乏力,稍劳则咳喘加重,药如:黄芪、人参、党参、冬虫夏草。七、温肾纳气法:适用于肾阳不足,肾不纳气的咳喘气短,腰酸背困,足冷,脉沉细弦,药如:胡桃肉、黑锡丹、冬虫夏草、紫河车、芡实 补骨脂。八、温阳化饮法:适用于肺肾阳虚,水饮上泛的咳喘气短,浮肿肢厥,吐白色泡沫痰,药如:附子、

4、干姜、肉桂、茯苓、白术等。九、理气舒肝法:适用于肝肺气郁的胸胁苦满,咳喘气短,生气或月经期间加重,脉沉,药如:四逆散、逍遥散。十、健脾化痰法:适用于脾肺俱虚的咳喘气短,食欲不振,胃脘痞满,口淡乏味:脉濡缓,药如:香砂六君子汤。十一、温通心肺法:适用于心肺阳虚,痰饮阻滞的胸满胸痛,气短而喘,脉弦涩不调,药如:瓜蒌薤白桂枝汤。十三、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热毒壅盛的咳喘,高热,脉数,药如: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生石膏、知母等。由于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性质不同,部位有异,所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法还有差别。又因邪正虚实经常夹杂

5、出现,所以治疗方法也经常数法同用。 第二节 各   论 急 性 支 气 管 炎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没有与此完全相等的独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别将咳嗽为主者,称咳嗽;兼有表证者,称感冒;秋季干咳无痰者,称秋燥。 辨证论治(一)风热客肺证  临床表现:全身酸痛,头晕头痛,鼻塞,咽干,咳嗽少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9克  杭菊花9克  蝉蜕9克  桔梗9克  连翘9克  紫菀9克 杏仁9克 甘草9克 竹叶6克。加减:咽干较重者,加麦冬9克;咳嗽较重者,加贝母9克。(三)风寒客肺证临床表现:恶

6、寒,身痛,咳嗽吐痰,口不干,脉浮紧。治法: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方药:麻黄汤加味。麻黄9克  桂枝9克  杏仁9克  紫菀9克  前胡9克 陈皮9克 冬花9克 甘草9克。加减。口干者,加生石膏15克。(三)肺气失宣,兼表寒证临床表现:咳嗽,鼻塞,舌苔薄白,脉浮。治法:宣肺止咳,佐以解表。方药:止嗽散加减。荆芥10克 桔梗10克 百部10克 白前10克 紫菀10克 杏仁10克 陈皮10克 枳壳10克 甘草6克。加减:兼热痰者,加瓜蒌9克。(四)寒饮阻肺,外兼表寒证临床表现:胸闷,痰多,咳嗽,平卧及夜间睡眠时加重,坐立后咳嗽减

7、轻,脉弦滑。治法:化痰降气止咳。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复花10克 前胡10克 紫菀10克 半夏10克 荆芥10克 陈皮10克 杏仁9克 枳壳10克 桑白皮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加减:脉弦紧,咳稀水泡沫痰者,去桑白皮,加细辛1.5克。(五)痰饮蕴结,邪入少阳证临床表现:胸胁苦满,喜叹气,头晕口苦,咳嗽,平卧时加重,坐起后减轻,脉弦。治法:和解少阳,化饮止咳。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12克 半夏9克 黄芩9克 橘红9克 五味子9克 干姜7克 细辛3克。(六)燥邪伤肺证临床表现:口鼻干燥,干咳无痰,身热,脉右大

8、于左。治法:清燥润肺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10克 杏仁10克 麦冬10克 沙参10克 栀子9克 甘草6克。加减:仅干咳无痰或夜间咳嗽,脉沉细者,予加味麦门冬汤:沙参15克 麦冬15克 百部15克 半夏9克 紫菀9克 桑白皮9克 竹叶9克 炙枇杷叶9克 甘草6克。(七)营卫失调,脾肺气滞证临床表现:全身酸痛,鼻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