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

ID:25615854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论文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发现存在着如下两种情形:一是在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追求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

2、教学倾向,还美其名曰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这些值得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习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近——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

3、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例如,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

4、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课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

5、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二、“洋葱式”课堂教学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它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

6、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做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时也经历了。如前文提到教学“坚持正确的

7、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做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

8、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