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

ID:25645634

大小:48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21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_第1页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_第2页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_第3页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_第4页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电梯调度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电梯调度问题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电梯调度问题摘要:本题为一个电梯调度的优化问题,在一栋特定的写字楼内,利用现有的电梯资源,如何使用电梯能提高它的最大运输量,在人流密度十分大的情况下,如何更快的疏通人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评价一个电梯群系统的运作效率,及运载能力,在第一问中,我们用层次分析发,从效益、成本两大方面给出了六个分立的小指标,一同构成电梯群运载效率的指标体系。对第二问,本文根据题目情况的特殊性,定义忙期作为目标函数,对该电梯调度问题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最后

2、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第三问中,本文将模型回归实际,分析假设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给出改进方案。对于问题一,本文用评价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对电梯群系统的运作效率及运载能力进行分析。经分析,本文最终确定平均候梯时间、最长候车时间、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运营人数(服务强度)、平均服务时间及停站次数这六个指标作为电梯调度的指标体系。在这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本文细化评价过程,给出完整的评价方案:首先,采用极差变换法对评价指标做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本文采用受人主观影响较小的夹角余

3、弦法来确定权重系数。对于第二问,本文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借鉴排队论的思想,本文定义忙期,构造了针对本题中特定情形的简单数学表达式,作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软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多次运行可得到多个结果,然后用第一问中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最终选出较优方案。最得到如下方案:第一个电梯可停层数为:1,2,3,4,5,6,7,10,14,15,16,19,20,22第二个电梯可停层数:1,4,5,7,10,13,16,18,19,20,21第三个电梯可停层数:1,2,3,4,6,8,10,11,12

4、,15,16,20,22第四个电梯可停层数:1,2,3,4,7,10,11,17,18,19,21,22第五个电梯可停层数:1,2,4,7,8,9,17,18,19,20,21第六个电梯可停层数:1,4,5,6,7,8,9,11,13,18,19,20此方案平均忙期为:15.3分钟。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对于第三问,本文是从每分钟到达人群数的分布角度改进模型的。第二问中假设在忙期,每分到达人数服从均匀分布,而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首先对此进行调查统计,跟据统计数据可以拟合出更符合实际分布函数,可

5、以改进结果。关键字:电梯调度;层次分析;非线性规划;神经网络;极差法;夹角余弦一、问题重述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建设高度更令人瞩目,电梯也开始为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提供保障。然而建筑高度的提升使电梯交通系统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有效的电梯垂直交通系统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人们在要求减少电梯设备占用建筑物的核心空间的同时,要求电梯交通系统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有大幅度提高。特别在工作日里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电梯是非常拥挤的。如何对现有资源合理利用,缓解电梯的运输压力,缩短人们的等待时间,

6、是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由此便产生了电梯的调度问题。我们将针对对早晚高峰期的人流情况,对电梯调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以期获得合理的优化方案。本文考虑解决以下问题:1.给出若干合理的模型评价指标2.针对该特定写字楼的简化情况给出一个合理的调度方案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将数学模型进一步实际化,以期能够尽量适用于实际情况,用于解决现实的电梯调度问题。二、问题分析(一)问题一的分析为了实现电梯群系统的优化调度,本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两个方向出发,考虑该数学模型的评价指标。效益即电梯的运输强度,成本即

7、电梯运行的耗能量,其中耗能量可用平均行程来反映。效益也可从多方面考虑:从服务质量的角度说,人们总是希望候梯时间与乘梯时间的总和越短越好;从服务数量的角度说,总是希望电梯交通系统具有最经济的电梯配置,同时能够提供较高的运送处理能力。在寻找指标时,需要指标既有代表性,能反映系统的工作情况,又有易衡量性,容易通过调查统计来获得。即使我们在评价模型时可以较为容易的得到评价指标数据便于人们得到评价结果。因此,本文通过层次分析发,提出了多个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候梯时间、最长候车时间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

8、、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运营人数(服务强度)、平均服务时间及停站次数。上述个指标的单位不尽相同,为统一评价指标的属性,本文采用极差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权重的合理确定是综合评价结果是否可信的一个核心问题。为减少主观影响,本文采用客观赋权值法——变异系数发得到权重系数。最终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电梯调度模型进行评价。(一)问题二的分析本题中,已给出每层楼间电梯的平均运行时间,电梯在各层的平均停留时间,各层办公人数,电梯的最大容量。为了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