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

ID:2571282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_第1页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_第2页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_第3页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_第4页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何凯廖翠芳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517000[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川崎病的方法,为降低疾病误诊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儿科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分为A组与同期进行治疗的2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B组进行对比。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其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典型川崎病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性川崎病体温高热持续时间一般为7~16d;不完全性川崎病体温高热持续时间为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5);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皮疹、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及手足硬肿与完全性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病率较高与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易造成误诊漏诊。经检查发现卡疤红斑及白细胞指数改变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有显著差异。早期进行完善的实验室各项检查可为诊断疾病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可将疾病误诊率降到最低。..关键词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A[]1674-0742(2014)06(c)-0172-02[简介]何凯(1979.6-),男,湖北黄梅人,本科

3、,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目前,川崎病患病人数较往年显著增加,成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1]。该病多见于长时间高热,一般可达2周左右,体温在39度以上;全身出现斑疹、丘疹等皮疹;继而引发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损伤。该病患儿年龄多在5岁以下,患者中以男孩为主。该病对冠状动脉损伤较大,是引发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主要以急性期控制急性炎症、减轻冠状动脉损伤,缓解期抗凝、恢复各项检查指标为主。目前由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人数显著增加,其早期症状及其他特征并未完全符合诊断为川崎病的临床标准,

4、易造成误诊漏诊耽误患儿治疗。因此,对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早期临床特征及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能够显著降低疾病误诊率,提高患儿疾病治疗效率。该实验为研究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与典型川崎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特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患儿40例,年龄2~4岁,平均年龄(3.3±1.4)岁。根据疾病分型将患儿分为A、B组。A组20例患儿为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男16例,女4例;年龄2~4岁,平均年龄(3.1±1.2)岁。B组2

5、0例患儿为典型川崎病患儿,男17例,女3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2±1.5岁)。两组患儿入院时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判断标准根据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的川崎病诊断指南[2]。内容包括:发热超过5d;双侧眼球结膜充血;均有不同程度口腔及咽部充血、杨梅舌及口唇皴裂;早期发病时见四肢硬肿、红斑,恢复期间见四肢肢端膜状脱皮;全身可见多形性斑疹皮疹,但未见水疱或结痂;颈部淋巴结未化脓肿大。以上标准中满足4项即可诊断为典型性川崎病[3];满足2~3项可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1.3检查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病史询问并进行相关指标检

6、查。对两组检查指标结果进行对比。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有体温升高,皮疹及指趾端、肛门周围脱屑;颈部淋巴结触诊是否肿大;球结膜及口腔是否充血、口唇是否发生皴裂,四肢是否出现肿硬症状。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检查、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2结果2.1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其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典型川崎病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7、表1。2.2两组患者各类临床症状人数比较典型性川崎病体温高热持续时间一般为7~16d,平均发热时间为(12±3.14)d;不完全性川崎病体温高热持续时间为3~11d,均发热时间为(6±2.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4;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皮疹、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及手足硬肿与完全性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P<0.05)。见表2。3讨论目前,小儿川崎病患者人数较往年显著增加。由该病引发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已远超于风湿性心脏病成为小儿获得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4-6]。有研究指出,目前不完全性川崎病患

8、病人数占所有川崎病总人数约14%[7]。由于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因此在疾病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