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

ID:2572928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_第1页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_第2页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_第3页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_第4页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对行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肖惠珍,陈仁山,程康林,陈涛,张敏州【摘要】目的将介入和中医治疗相结合,探讨其对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AMI急性期且有PCI适应症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中医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freelyocardialinfarction,.freelyocardialperfusiongrade,TMP)该方法是指当造影剂通过微血管进入心肌组织后,该处心肌在X线出现毛玻璃样改变,以及是否出现毛玻璃样改变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从而判断心肌灌注的状况以及微循环灌注。按van'tHof[5]的方法分为4级:0

2、级:无心肌显影或造影剂密度;1级:有少许心肌显影或造影剂密度(TMP0~1级为心肌无灌注);2级:有中度心肌显影或造影剂密度,但不及同侧或对侧非梗死相关动脉造影时的心肌显影或造影剂密度,心肌部分灌注;3级:正常心肌显影或造影剂密度,与同侧或对侧非梗塞相关动脉造影时的心肌显影或造影剂密度相当,心肌完全再灌注(TMP2~3级为心肌部分或完全再灌注)。2.4.2PCI术后90d心功能指标变化采用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于术前、术后9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受试者左侧卧位,根据心尖双平面Simpson’s法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

3、(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2.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取0.05,采用双侧检验。3结果3.1两组患者PCI术中TM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TMP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部分TMP分级构成比例数较少或无,影响统计分析有关。若将TMP2级血流作为心肌再灌注良好的分界,将TMP<2级血流的例数合并,则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中医组达到TMP2级以上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患者PCI术中TMP分级比较例(略)3.2两组患者PCI术后90d心功能

4、变化比较住院期间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90d复查,对照组除LVEDV外,LVESV、SV、LVEF均比住院期间明显改善,中医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住院期间明显改善,其中LVESV、SV、LVEF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两组患者PCI术后90d心功能变化比较(略)4讨论AMI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早实现梗死相关血管的血运重建,恢复心肌微灌注,只有病变心肌充分灌注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被认为是再灌注成功的金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已达到TIMI3级血流的

5、梗死相关血管,其供应的心肌组织并不一定能够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因此,心外膜血管的通畅并不能代表心肌组织水平已经得到充分的灌注。Lincoff等[6]详细区别了再灌注治疗中血管再通与再灌注这两个概念。血管再通仅严格的指那些基础状态阻塞而在接受了治疗以后重新开通的阻塞血管;再灌注代表的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即组织水平的血流恢复。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塞患者在再灌注治疗中都能取得理想疗效,只有在组织水平恢复了再灌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取得较好预后。研究发现,TIMI3级而TMP分级较低的患者可能存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异常。Gibson等[4]研究发现TMP分级和患者的预后显着相关,即便是在心外膜血流

6、TIMI3级的患者中,TMP分级不正常者30d死亡率是正常者的7倍。Van'tHof[5]等研究也证实TMP分级高的患者,梗死范围小,LVEF值高,远期死亡率低,TMP分级是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TMP分级对AMI长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优于Killip分级、TIMI分级、LVEF值及其他临床变量。AMI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与梗死后心肌组织微灌注的情况具有相关性。心肌梗塞后早期给予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治疗,能够及早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塞心室重构的程度,改善预后。周慧君等[7]研究显示静脉溶栓配合静滴生脉注射液与单纯静脉溶栓相比较,能够更好地改善AMI患者EF、SV、CO、E/A,P均

7、0.01;治疗组冠脉血管再通率(75.9%)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42.9%),P0.05,提示生脉注射液可以保护AMI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效地预防再灌注损伤。杨贵志等[8]研究也显示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配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与单纯静脉溶栓相比较,可以明显改善LVEF、FS、SV、CO、CI及E/A等反应心功能的指标,提高冠状动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