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ID:2577446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1页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2页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3页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freelin行补法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间隔2d,然后开始下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122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日3次,每日3次,均于饭后服用,疗程及疗程数与治疗组同。13疗效标准对照文献[1],为了准确地、客观地评定疗效,应进行症状分级(表1)和体征分级。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粘膜鼻肉样变,鼻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之间尚有小缝隙,记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为1分。表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分级标

2、准(略)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合,按下式计算改善的百分率。R=S治前总分-S治后总分S治前总分×100%。其中R≥15%为显效,50%>R>21%为有效,R≤20%为无效。疗效评定分近期和远期,近期疗效在治疗结束时评定,远期疗效在治疗结束一年后评定。14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2结果表2~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比对照组为好,(P<005),表4结果显示,病程分别为2年内、2~5年及5年以上患者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与其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病程越短,其疗效越好。表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例(略)表3两组远期疗效比

3、较N/例(略)表4治疗组不同病程与近期疗效关系N/例(略)3讨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个疑难顽疾。现代医学主要采取的措施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控制和免疫调节。但临床证明疗效均不甚满意,且大多方法均不甚满意,且大多方法均疗程长、副作用大。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抗组胺药,西替利嗪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疗效相对肯定,故选其为对照药。在祖国医学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又称“鼻鼽”。鼻为肺系之所属,又为肺之外窍,鼻鼽的发生总因于肺卫不固,腠理疏松,邪正相搏,肺不得通调,津液逆流而为嚏涕。而肺气的充实既赖于脾气的输布,又与肾的摄纳密切相关。故可认为治疗鼻鼽关键在于宣肺、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最新观

4、点提出[2]:PAR的发生除免疫因素外,亦与鼻腔粘膜复杂的神经支配密不可分。近年有报导[3],PAR患者鼻粘膜的超敏状态与人体自主神经支配及神经反射密切相关。以往研究提示[4]针灸治疗PAR的机制可能与其对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本研究治疗组以蝶腭神经节、鼻三针为主穴,配合肺俞、脾俞和肾俞进行电针治疗,研究显示,与西替利嗪相比,本疗法的远近期疗效均较好。蝶腭神经节又称治鼻穴,位于耳屏前与面部上颌骨颧突中1/2下颌关节凹处,从其解剖学意义看,它不仅集中了源于三叉神经的感觉支,还有来自翼管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支,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植物神经调节鼻腔血管和腺体的主要神经节,针刺此处可通过刺

5、激鼻腔内神经,降低鼻粘膜神经的敏感性,从而稳定鼻腔内腺体分泌。鼻三针为印堂、迎香和上迎香的合称,均位居鼻周,取之针刺可明显改善鼻粘膜微血管循环。且迎香与上迎香相互透刺,直达筛前神经分布区,筛前神经内含有较多副交感纤维,并为鼻粘膜浆液腺高密度区,针刺之可明显调节自主神经,改善鼻腔内腺体分泌。肺俞、脾俞和肾俞为膀胱经穴,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于巅顶,行于背脊两侧,针刺可兴奋相应脊髓节段,调节轴索反射。最终通过控制鼻神经源炎而使PAR得以治愈。研究还显示,本疗法的疗效与患者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对一些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疗效较差,可能与其长期的变应性炎症造成的不可逆性损害有关,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