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

ID:25807118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_第1页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_第2页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_第3页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_第4页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在前不久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两种失衡,一种是过分依靠出口的外部失衡,一种是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内部失衡。他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中国的意义尤为重要。  不得不说,中国现有经济的增长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史中的经验表明,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

2、式明确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带来的吸引力,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所言,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在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核心区海淀为代表,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中关村已经成为年收入超万亿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道路,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    中关村新兴产业政策体系  日臻完善  国家十分看好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但是,如何对已有政策进行梳

3、理并加紧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关村及核心区发展的政策、法规。去年底,国务院同意中关村开展1+6系列新政策试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加强战略规划,统筹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区十园复合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核心区海淀也根据自身状况,制定了本区域的《发展规划纲要》。从现在开始的10年内,海淀将实施南优北拓、双轮驱动的空间拓展部署,加速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构筑南北互动、资源共享、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格局。我们着重考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4、规划和部署。比如,在产业格局上,在北部地区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五大产业板块。  由于存在高风险和收益的不确定等特征,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做强做大,海淀园针对创业期、成长期、规模化企业的不同需求特征,努力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的对接服务机制,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创业投资与产业投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组合拳。  在中关村大力聚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小额

5、贷款机构、科技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针对创新创业型企业,深入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认股权贷款、并购贷款等特色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在运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中关村的政策十分灵活。  此外,中关村以及海淀区还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市会商联合支持重大项目、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实施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和政府采购、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优势  开始显现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聚集了大量

6、的高端创新要素。仅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就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超过150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和1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  现在,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大规模产业群已在中关村核心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优势开始显现。  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海淀园2010年总收入783亿元,年均增速30%,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得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海淀园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占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10%以上。  海淀园节能环保领域拥有非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博朗环

7、境在固废处理方面拥有环保新技术、嘉博文生物在资源化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在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新兴污染物监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在综合节能、大气污染控制、节能服务、水体污染处理和固废处理及资源化等行业形成了一批领先企业,部分产品已经进入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新能源领域,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统和设备,打破了国际垄断;智能电网技术取得突破;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处理技术国际领先。大功率风电机组、膜生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