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

ID:2584582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_第1页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_第2页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_第3页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_第4页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近年来,随着河南新密新砦龙山和“新砦期”城址的发现,以及登封王城岗发现龙山大城,有学者认为“新砦期”为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期”已经确立。王城岗为禹都“阳城”,新砦遗址为启都“黄台”。笔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就陶器而言,的确吸收了当地龙山或“新砦期”文化的大量因素,但如果从城址、房基、灰坑等综合因素分析二里头一期文化与“新砦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新发现的王城岗大城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新砦城址的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而比之年代较早的陶寺龙山城址的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学术界一般认为陶寺城址为帝尧之都。为什么时

2、代较早的尧都面积大,而比其晚的禹都、启都小?这与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由小到大的规律不符。随着资料的增多,二里头一期与“新砦期”文化的缺环并没有缩小,“新砦期”明显是当地龙山文化的自然延续,而二里头文化的出现,终止了“新砦期”的向前发展。二里头主体文化面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新砦期”发展起来的,它的来源应是多方面的,其中山西龙山文化也是一个重要源头,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一、“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与山西龙山文化比较(一)、遗迹方面1、宫殿基址方面。豫西二里头和晋南陶寺都存在大型夯土基址,近年发现的“观象台”就是一个大

3、型夯土基址。二里头的发现有1、2、3、4号等大型宫殿基址。而豫西“新砦期”新砦遗址也发现一座大型房基,其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14.5米,系半地穴式建筑,将它与二里头或陶寺的高出地面的大型夯土基址相比较,其作为宫殿的威严几乎没有,与二里头大型的1、2号宫殿比较只能为大型房基,二者之间的规格悬殊太大。2、在普通房基方面,晋南陶寺、东下冯等遗址龙山文化的房子有地上和半地穴式两种,后者占多数。平面多作圆角方形,少数呈圆形或“吕”字形。山西东下冯类型的房屋分窑洞式、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三种。半地穴式建筑为单间,地

4、面建筑为长方形,单间与豫西二里头文化的小型房基特征接近。豫西二里头的小型房基,也多为圆角方形,也有单间和双间之分,地面和半地穴之分。豫西二里头与晋南的东下冯的房基相同,都又与山西龙山文化的房基特征一致。但豫西嵩山周围的龙山和“新砦期”的房基一般为长方形连间的,汝州煤山、郾城郝家台遗址内龙山文化的发掘均为多间连间房基。西平上坡等遗址“新砦期”的房基也为连间房,与二里头文化不同。3、豫西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类型的灰坑主要是圆形和不规则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不规则形等,袋状灰坑较少见。山西游邀龙山灰坑共发现267座,其中圆形和椭

5、圆形袋状坑仅15座,占5.6%,圆形及椭圆形筒状坑63座,占23.6%,圆形及椭圆形锅底状的坑170座,占64%。长方形灰坑16座,占6%,圆形有台阶的灰坑3座,占1%。而豫西王城岗龙山晚期(原报告三期)灰坑共发现149座,其中圆形和椭圆形袋状坑76座,占51%,圆形及椭圆形筒状坑41座,占27.5%,圆形及椭圆形锅底状的坑12座,占8%。长方形灰坑3座,占2%,不规则灰坑17座,占11.4%,不见带台阶的灰坑。显然灰坑方面二里头文化与山西特别是晋中的游邀遗址接近。值得注意的是东下冯最有特点的灰坑是有台阶或有的为长方形有

6、土埂隔墙。有台阶的灰坑二里头遗址一期也有发现,如二里头遗址ⅧH62北壁有2层台阶。伊川南寨二里头一期有长方形坑的底有一土埂将其底部分开。而豫西龙山或“新砦期”不见有台基或底有土埂的灰坑。二里头文化的灰坑基本不见圆形袋状灰坑,显然其特征与晋南接近,在河南所有二里头遗址都有大量的灰坑存在,都不见圆形袋状坑,而豫西龙山文化所有遗址都以圆形袋状灰坑为主,二里头袋状灰坑的消失,是豫西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一个最明显的、最普遍的变化,而其特征与晋南的东下冯文化相同,显然这不是继承当地的龙山或“新砦期”。(二)、墓葬习俗和礼制方面。二

7、里头遗址与陶寺比较,共同点都是土坑竖穴墓,分大、中、小三型墓,大墓都使用木棺,棺内铺垫朱砂。随葬品大都有彩绘(漆)器、精美的玉器、铜铃、石磬等。不同点是二里头的大墓中随葬铜器,以酒器最多,主要是爵、斝、盉等青铜礼器,而陶寺没有,表明二里头文化的进步,此时我国已经处于青铜文明阶段。在礼制方面二里头文化受到山西龙山陶寺类型的影响。二里头文化中的主要礼器如玉器、乐器、漆器以及崇拜以蛇为原形的龙都和陶寺遗址一样。陶寺大型墓的彩绘蟠龙陶盘,有学者认为应是一种礼器。二里头遗址出土有龙纹或雕塑。陶塑龙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灰沟(94ⅨG2)

8、。灰坑(92ⅡH1)出土的陶器肩腹部均雕塑有小龙,体形如蛇,双目似人眼。二里头和陶寺都有大型的玉器如玉璧、玉戈等。晋南的大型石刀发现于芮城清凉寺M73内,刀长37厘米;二者都以鼓、石磬、铜铃为乐器。(三)、遗物方面。陶寺、游邀等龙山遗址的一些日常的陶器风格为二里头文化在豫西的不少同类器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山西龙山的陶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