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

ID:2588469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_第1页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_第2页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_第3页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_第4页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论文2004年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以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的金融创新产品,受到市场的追捧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及成本管理均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大力推广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动因,审慎制定应对策略,是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人民币理财产品及其特点近期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兴起滥觞于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计划”。2004年下半年,光大银行推出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开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先河。随后.freelediation)。投资银行设计的收益率更高

2、的投资产品,以及享有开支票便利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oneyMarketMutualFunds,MMMFs)的迅速发展,是引发银行业吸储危机的主要动因。我国目前银行储蓄仍然是居民的投资主渠道;资本市场“储蓄分流”作用很小,储蓄存款增长稳定,不存在银行“脱媒”问题。第二,创新的主体不同。美国70年代金融创新的主体是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一直没有成为创新的领导力量。当前人民币理财产品创新的主体力量是以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目前除了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已跟进外,其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处于观望和筹备阶段。第三,创新的产品不同。20世

3、纪70年代时,美国银行业为规避“Q条例”,创新了种种规避管制的方法。如通过银行持股公司大量发行商业票据(mercialPaper,CP);发行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存款证(CertificateOfDeposit,CDs);开发了可转让支付命令(NegotiableOrderofMFs性质类似并与其直接竞争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MarketDepositAccount,.freelMDAs)等。这些产品除部分具有提高存款人收益的直接作用外,大多还具有向资本市场渗透、增加交易功能的特点。我国目前层出不穷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整

4、体上作用较为单一,是传统储蓄产品价格战的新形式,高收益率是主要卖点。第四,竞争的对手不同。美国主流银行业先后推出众多金融创新产品的竞争对手是信托、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目前的众多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以股份制银行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为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掀起的一场存款价格战,其矛头直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人民币理财市场份额已达300亿元,投资到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资金有60%来源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几点隐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出,对投资渠道狭窄的中国居民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这也是人民币产品热销的一

5、个重要原因,但热销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必须慎重研究的问题。第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综合收益率”能否足额兑现?随着“保底收益率”、“最低收益率”等字眼的取消,各行推出的产品纷纷以“预期综合收益率”作为卖点。毕竟预期收益与保底收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不可能没发现这些差异,但字眼的改变却并未导致热销的降温,其理由是投资者对银行信用即银行隐形承诺的认可。如果“预期综合收益率”是银行承诺的收益水平,实际就变成了纯粹的储蓄产品。如果并不能作为银行承诺,一旦达不到预期收益水平,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004年7月9日,新疆金心信托“乳品行业战略并购资金信托

6、计划”的近200名投资人因为到期未拿到本金和收益而在该信托计划的代销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静坐抗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各商业银行直接销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旦不能达到“预期综合收益率”,也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带来非常严峻的后果。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跟进是否会重蹈“高息揽储”的覆辙?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推出客观上将抬高银行的筹资成本,挤压资产业务的盈利空间。以建行1年期“利得盈”为例,预期收益率3.03%,高出人民币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0.78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投资业务收益率均低于3%,所筹集资金如用于投资则必然亏损。如用于贷款(一年期贷

7、款利率5.58%),考虑到准备金等的使用,贷款不良率必须确保在2%以内才能盈利。股份制商业银行用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替代高成本的拆借资金具有显著的作用,当前各国有商业银行均是主要的资金拆出行,难以用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替代拆入资金。在存差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设立资金专户用于信贷投放也不具备可行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是所有资金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如果不能确保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大规模推出,势必成为一场没有任何赢家的恶性价格战,有重蹈20世纪90年代初高息揽储覆辙的危险。第三,中国的“Q”条例是否会因此提前突破?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大量规避利

8、率管制的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法规的修改,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存款机构放宽管制与货币控制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