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ID:2600612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肿瘤;淋巴管;淋巴转移  【摘要】淋巴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许多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与淋巴道转移机制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大量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和瘤周组织内存在新生的淋巴管,新生的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管标记物的表达强度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为揭示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和开发淋巴管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途径.现就近年来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肿瘤;淋巴管;淋巴转移  0引言  恶性肿瘤的快速生长有赖于

2、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其远处转移是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因此,对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及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其中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缺乏可靠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是其中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组织胚胎的深入研究,一些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陆续被发现,才使这一领域得以开展.  1淋巴管内皮标记物  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VEGFR3是第一个被验证的淋巴管标记物.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由人类白血病细胞系和人胎盘克隆而来,其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淋巴管内皮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胚胎早期,VEGFR3存在于部分血管内皮细胞,VEGFR3缺失的小鼠因原始血管丛发育异常及大血管缺陷在妊娠中死亡.到发育晚期,VEGFR3富集并仅存在淋巴管.研究发现VEGFR3主要表达于正常成人组织和胚胎的淋巴管内皮细胞,但在肿瘤血管、视网膜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因而其特异性不明显[1].在某些病理状态下,VEGFR3能被重新激活而发挥促血管生成活性.VEGFC,VEGFD的过度表达或VEGFC的特异性突变能诱导转基因鼠淋巴管网的增生.经VEGFC转染的人类雌激素依赖

4、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VEGFC种植于裸鼠,用抗VEGFR3的mAb对肿瘤淋巴管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发现VEGFC的过度表达刺激肿瘤淋巴管生成并诱导瘤细胞向局部淋巴结转移[2].研究发现,VEGFC和VEGFD均可与其受体VEGFR3结合,特异性地促进新生淋巴管形成[3].除VEGFC和VEGFD外,其他生长因子在淋巴管生成中亦起着一定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也可直接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此过程不依赖于VEGFR3通路,而由IGF特异性受体介导[4].值得一提的是肿瘤相关的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也能表达VEGFC和VEGFD,可能在

5、肿瘤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5].  1.2Podoplanin为一种Mr43000的膜蛋白,因最初发现表达在肾小球足突细胞而得名.起控制足细胞形成的作用.先前认为它只表达于小淋巴管内皮,目前研究显示皮肤某些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表达Podoplanin,但其他器官和组织的血管内皮未发现其表达.因此,认为该蛋白是目前较理想的淋巴管标记物[6].  1.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LYVE1是位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含有322个氨基酸残基的膜蛋白.与CD44糖蛋白同源,均匀分布于淋巴管内外腔面,可与细胞外基质的葡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结合,

6、具有从组织摄取透明质酸盐并转运至淋巴液的作用.多数研究显示LYVE1仅特异性地表达于肿瘤相关淋巴管内皮和肝血窦内皮细胞.曾一度认为其是淋巴管特异性的标记物,但近期发现,肿瘤内约有10%的LYVE1阳性脉管是血管[7].  2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  研究表明,VEGFC和VEGFD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转基因鼠和其他体外模型已证实其主要通过VEGFR3信号途径诱导淋巴管生成.最近Karkkainen等[8]发现,完全缺乏VEGFC的鼠在出生前即死亡,而VEGFC呈不同形式缺陷的鼠出生后常产生腹腔乳糜液聚集,提示VEGFC的单一功能不全

7、即可影响淋巴管的发育.VEGFC和VEGFD最初为一种前脯氨酸多肽产物,经过蛋白水解处理可提高其与VEGFR3的亲和力,主要呈现诱导淋巴管生成作用.Papoutsi等[9]对C6胶质瘤及10AS胰腺癌细胞的研究表明,后者表达较高的VEGFC并能诱导淋巴管向肿瘤内部呈现放射状生长,提示充足数量和质量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对肿瘤淋巴管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以上研究表明,VEGFC既可产生于癌细胞,又可产生于基质细胞,并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模式发挥作用,当其产生的量达一定程度时,即可诱导淋巴管生成,并介导癌细胞的淋巴道转移.  3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  

8、研究均证实,癌细胞局部淋巴结播散为诸多实体肿瘤进展的一种早期事件,而淋巴管又是癌播散的主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的新生淋巴管主要表现为瘤周和瘤内两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