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

ID:26055000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作者:李超徐万里周卫华赵英萍【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4年12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位肠瘘18例,其中8例早期手术3例治愈,10例保守治疗8例治愈,低位肠瘘16例,其中4例早期手术2例治愈,12例保守治疗10例治愈。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必要时配合TPN、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  关键词肠瘘外科治疗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生长激素  Analysiso

2、fdiagnosisandtreatmentof42patientsinaloper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earchproper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ofintestinalfistulabystudyingthecause,treatmentmeasureanditseffectaboutintestinalfistulaafterabdominaloperation.MethodsFromDecember1994toDecember2004,42casesdiagnosedasintestinalfistul

3、aafterabdominaloperationongallpatients,3of8casesethodsententisnecessaryforallpatientsaybeconsiderediftheconservativetreatmentdoesnotgetgoodeffect.Thefistulaclosingspontaneouslyandsuccessfuloper-ationdependonusingTPNbinedatostatinandgroone.  Keyentnutritionsupportsomatostatingroone  肠外瘘(intest

4、ivalfistula)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常由于营养障碍,导致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本院自1994年1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笔者根据手术部位、肠瘘部位及病人营养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择期确定性手术、快速自行愈合疗法和早期确定性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46.2岁。原有疾病:肠梗阻19例,肠道肿瘤13例,其中2例反复多次手术,阑尾周围脓肿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2例,消化道溃疡并出

5、血3例、穿孔2例;瘘的部位:高位小肠瘘18例(十二指肠瘘及距TrEitz韧带100cm内的空肠瘘),低位小肠瘘16例,结、直肠瘘8例。瘘的性质:高流量瘘(每日引流量>500ml/d)12例,低流量瘘30例;管状瘘为28例,唇状瘘14例。致瘘原因:吻合口瘘29例,术中损伤肠管致瘘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6例,阑尾残端瘘2例。  1.2治疗方法确诊为肠外瘘后即给予禁食、补液,控制感染、通畅引流、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治疗,加强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器官功能等原则进行治疗,部分辅以生长抑素(善宁或思他宁)和生长激素(珍怡)治疗。本组6例采用单腔管、36例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其中1

6、1例引流不畅,腹腔积液较多者予剖腹清洗、安置2根以上引流管引流,术后持续或间断冲洗吸引,6例结直肠瘘较重者予近端肠管腹壁造口术,8例发现较早的高位肠瘘(术后2~6d)即予手术治疗,发现其腹腔内感染较轻,粘连不重,局部瘘口不大,血运尚好,大量的温盐水冲洗后,用带蒂的大网膜包绕肠瘘,术后继续予冲洗吸引。在营养支持方面,12例高位、高流量瘘的患者全身状况较差,持续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6~80d,平均43.9d,其他25例早期采用TPN,1个月左右全身及局部情况稳定后,低位肠瘘者于空肠上段置管,高位者于瘘口远端小肠置管过渡为肠内营养(EN),逐渐取代TPN。除3例结肠造口者外

7、,另6例低位、低流量瘘的患者全身及局部反应较轻,单用EN,由素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在TPN早期,部分病人加用生长抑素,后期加用生长激素。在出现瘘后3~6个月内,对15例感染控制彻底、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予以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9例采用含瘘部分肠段切除,5例予局部瘘管和肠壁楔形切除,1例因局部粘连过重行肠瘘旷置、短路端端吻合术。  2结果  2.1治疗情况肠外瘘发生于手术后2~16d,平均6.9d。本组病例经治疗后,绝大部分瘘后2周内感染即局限,瘘口自愈,瘘出量逐渐减少,8例高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