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ID:26072503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_第1页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_第2页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_第3页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_第4页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数学教学效益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我近来听了一些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用以讲为主简单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既没有设置一些背景来引入,也没有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整个教学教程中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想象、探索和发现的时间,也没有留给学生体验、交流和表现的机会,缺少分析教材地位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照本宣科,平辅直叙。更有随意堤高教学要求,讲得过多过难。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淡化了基本知识,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十分低下。处理好课堂教学

2、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教师的启发下,能独立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学生心理活动的认知规律。面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改变其现状呢?一、优化新课导入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优化新课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

3、,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下面几种方法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式:1.用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的导入,我作了这样的设计:△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问学生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学生通过思索,产生各种画法,进而提出问题: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由此展示新知识的学习。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导入新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导入,我先让学

4、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木条(长度分别为10cm、7cm、5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1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我又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我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3.设计相关的习题来导入新课“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课的导入:让学生先解三个较简单的一元二

5、次方程,x2+3x-1=0,x2-10x+25=0,2y2-6y+5=0,学生解这三个方程可知它们分别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由此鲜明地引出课题,直接了当地推出思考的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何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没有实数根?有什么规律?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实现知识的迁移。4.用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一课的导入,我先设计计算长方形面积问题。通过字母表示面积引导学生对ax+bx+ay+by=(a+b)(x+y

6、)这个等式的启发:这个等式如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得出呢?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方法无济于事,造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入分组分解法的想法。二、优化新知探求新知探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在优化新知探求设计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必须把课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活”起来,即教师要“活”讲,学生要“活”学,课堂上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讲究情感化和艺术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

7、产生的。学生爱表现自己,我们教师应该也不难满足学生这种心理。“你一定行”,“相信自己”虽然是寥寥数语,但是对学生来说如沐春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创设数学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思维积极地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注重知识设疑,当学生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我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3)新知的探求过程要体现学生

8、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可由学生回答的问题由他们自己回答,说不完整的可以互相补充,可由学生做实验的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可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学生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物化活动,学生对本来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深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三、优化巩固练习课堂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更是对学生智力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